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海洋天然产物二倍半萜ansellone A、ansellone B和phorbadione的全合成

海洋天然产物二倍半萜ansellone A、ansellone B和phorbadione的全合成

Ansellone家族的天然产物是从加拿大西海岸ansell point的海绵Phobas 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类二倍半萜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仅具有激活HEK293细胞cAMP信号通道的活性(EC50 = 14 μM),还可以诱导HIV-1前病毒基因的表达。但较低的分离收率不足以用来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开发相关化合物全合成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结构上看,它们都具有一个四环结构的骨架,ansellone B和C还有一个氧杂环辛烷结构单元,这些为合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近,香港科技大学童荣标教授(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从天然的香芹酮和香紫苏内酯出发,利用Barbier偶联和醇羟基对环己二烯单环氧化物的1,4-开环反应为关键步骤构筑四环骨架,分别经过16步、18步和23步(最长线性步骤)完成了该家族中ansellone A、phorbadione和ansellone B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首先是三烯碘代物的合成,其中的关键步是利用shapiro反应将香芹酮的羰基转化为双键,该三烯非常不稳定,极容易在空气中发生氧化芳香化。


然后是ansellone A的合成,他们从香紫苏内酯出发,经过10步得到Barbier偶联的前体1313在锌粉的促进下与10偶联得到一对非对映异构体。作者使用DMDO将三取代的双键进行选择性环氧化,随后经过筛选不同的质子酸和路易斯酸,发现BiBr3可以很好地促进6-exo-trig 关环,由此构建得到四环骨架。尝试的多种烯丙基位氧化的条件以失败告终后,他们选择了溴乙酰化再消除的方法得到ansellone A。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乙烯基环氧结构的开环过程,大部分情况都是采取1,2-开环的方式,而此类1,4-开环的方式鲜有报道。


随后作者利用同样的策略合成了phorbadione,不同之处在于6-exo-trig 环化过程只需在硅胶促进下便可以较高的收率得到四环中间体,而且phorbadione的环己二烯酮结构单元相对稳定,因此最终可以使用SeO2进行烯丙基位氧化,并使用SOCl2进行氯代。


最后是ansellone B的合成,其策略是先将二级醇进行保护,然后使用三级醇进行8-exo-trig 关环来构建氧杂环辛烷骨架。作者首先从中间体12出发合成偶联的前体28。在试图以硼氢化氧化和环氧化-还原的方法引入羟基都失败以后,作者利用Barbler氧化-环氧化-还原开环的方式引入下面的羟基。在发生Barbier偶联之后,他们将二级醇乙酰化,随后发生DMDO环氧化,PPTS促进三级醇进行8-exo-trig 环化,最后氧化脱保护便得到ansellone B。由于三级醇的位阻较大,八元环环化的熵变与焓变极为不利,使环化这一步的收率较低,主要产物是重排产物31a


该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上,作者为博士后张威,博士生姚宏亮、于靖恂、张志宏,导师是童荣标。


该论文作者为:Wei Zhang, Hongliang Yao, Jingxun Yu, Zhihong Zhang, Prof. Dr. Rongbiao Tong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Total Syntheses of Sesterterpenoid Ansellones A and B, and Phorbadione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4787, DOI: 10.1002/anie.201701879


童荣标博士简介


童荣标,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tenured),2000年于湖南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于艾莫莉大学(Emory University)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师从Frank E. McDonald教授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研究。2008-201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Amos B. Smith, III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起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17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及方法学的研究,目前已经完成80多个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如Tenuipyrone, Penicipyrone, Uprolide G acetate, Uprolide F diacetate, Spirooliganones A and B, Attenols A and B, Psoracorylifol B and ent-Psoracorylifol C, Musellarins A-C, Didemniserinolipid B, Cephalosporolides B, C, E, F, and G, Cinanthrenol A, Aculeatin A, Diospongins A and B等),相关主要工作发表于专业期刊(40余篇)。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Achmatowicz重排、苯酚氧化重排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以及高效、新颖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童荣标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7074

课题组链接

http://rtong.people.ust.hk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上海交大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爱尔兰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