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结核分枝杆菌PafA抑制剂的发现和机制研究

结核分枝杆菌PafA抑制剂的发现和机制研究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200 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近些年出现的耐药和耐多药结核杆菌是一个重要的致死因素。因此,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成为当务之急。


Pup化通路是结核分枝杆菌中一条类似真核生物泛素化的通路:底物蛋在被连接上Pup蛋白后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催化Pup蛋白与底物连接的唯一的酶PafA,在真核生物中的保守度很低。并且,已有报道证明,敲除PafA或者Pup化通路可以降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所以,研发新的PafA抑制剂或激动剂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为结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结核分枝杆菌PafA抑制剂的发现和机制研究需要大量的结核分枝杆菌PafA蛋白,然而该蛋白不稳定并且很难表达提纯。借助PROSS服务器,四川大学研究团队通过优化蛋白内部结构得到了稳定高表达的PafA蛋白。之后,他们设计并验证了一种筛选靶向PafA小分子的高通量筛选体系(图1)。使用该筛选体系,从1300多个小分子化合物库中找到了两个抑制剂与一个激动剂。

图1. PafA抑制剂或激动剂高通量筛选体系示意图。


其中,抑制剂ST1926可以明显抑制Pup与PafA的结合,说明该小分子可能作用在PafA的pup结合槽上(图2)。有意思的是,ST1926对于不同物种的PafA具有选择性。通过序列比对以及相应的突变研究,该团队找到并验证了ST1926的结合位点。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给出了可能的结合模式。ST1926是一种非典型的类维生素A(retinoid),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图2. ST1926结合在PafA的Pup结合槽内从而抑制Pup的结合。


另外一种筛选到的抑制剂,bithionol,对不同物种的的PafA均具有抑制作用(图3)。通过酶活实验和分子对接,该团队推断其占据了PafA上的ATP结合位点从而竞争性抑制辅酶ATP的结合。通过设计合成的bithionol类似物,该团队得到了初步的构效关系。Bithionol是一种临床上使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菌能力。

图3. Bithionol结合在ATP结合位点从而抑制ATP的结合。


激动剂YM155可以激活结合分歧杆菌的PafA,但该小分子的激活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该小分子的抗结核能力(MIC90为6.7 μm)优于前面提到的两个抑制剂,说明PafA激动剂或许有更好的研发前景。这项工作提供了研究结核的新工具,并且为进一步研发靶向PafA的抗结核药物奠定了基础。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Discovery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afA Inhibitors

Cong Li, Song Liu, Baoyu Dong, Chungen Li, Lunan Jian, Juan He, Jumei Zeng, Qiao Zhou, Da Jia, Youfu Luo*, and Qingxiang Sun*

J. Med. Chem., 2022, DOI: 10.1021/acs.jmedchem.2c00289


作者简介


罗有福,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开发课题等10余项。参加编写2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2部高等学校本科教材,任“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物及精细有机品合成》副主编,参加1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已在国际杂志J. Antimicrob. Chemther., J. Med. Chem., Chem. Commun., Nanoscale,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等发表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65889 


孙庆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10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获博士学位。目前致力于研发靶向CRM1的第三代更低毒、更高效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以及细胞内运输机制的基础研究。曾获新加坡千禧基金(Singapore Millennium Foundation)以及德州癌症预防研究所(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xas)所颁发的多项奖学金。在J. Med. Chem.,PNAS,STTT,Plos Bio,Elife等杂志发表论文14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华南理工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加州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