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本质”是兼具基础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的重大科学挑战,迫切有待于在新类别玻璃、新研究方法和新理论取得突破。如何将晶态的金属有机框架(MOF)转化为玻璃态,以获得明显区别于传统无机、有机及金属玻璃的全新玻璃类别,将为新时期深入研究和理解玻璃本质提供了全新机遇,也是下一代有机-无机杂化多孔材料功能化拓展与走向应用的关键发展方向。目前,国际上仅有剑桥大学A. K. Cheetham和T. D. Bennett、丹麦奥本大学Y. Z. Yue、京都大学S. Kitagawa和S. Horike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 M. Yaghi等为代表的少数课题组开展相关前期探索。然而,历经近十年,仅发现十余例类SiO2型ZIFs、磷酸咪唑型低维配位聚合物可以通过传统熔融-冷却法制备得到相应的玻璃态物质。对于迄今已报道的八万余例MOF,由于不同程度的孔性及配位键关联框架有限的热稳定性,高温下将面临直接分解而难以实现熔融,即无法获得液体MOF,进而通过淬冷制备相应的MOF玻璃。
图1.(a)晶态与玻璃态能量对比示意图,(b)基于配位顶点、配体及网络协同扰动的MOF玻璃制备策略
在上述凝聚态化学与物理交叉前沿与热点难点领域,曾明华教授领导的国际联合团队,从2016年起针对传统熔融-猝冷方法难以普适化制备MOF玻璃的重大难题与挑战开始探索。近日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小分子配位取代及热诱导可逆去除,多步串联扰动配位网络直至长程无序”的原创策略,使MOF在中低温实现直接玻璃化转变。该工作以动态高孔穴率的钻石网四重穿插钴(II)基MOF为模型结构,利用水分子配位及热去除诱导MOF序列化化学和物理协同扰动,不经高温融熔直接实现MOF玻璃化,提供了第一个传统晶态MOF成功玻璃化的实例。
他们首次发现并证明高稳定MOF过冷液体的存在,并获得高脆度系数(83)、宽稳定温程(26K)、长时间相稳定(>104 s)的MOF过冷液体,进而制备出均匀透明、可剥离的厘米级尺寸MOF玻璃膜,并实现孔性等目标物理性质的有效保持。该项成果为MOF玻璃未来的系统设计、普适化制备、关键物理参数及功能调变提供了独特新思路。
图2. MOF玻璃的关键性质表征:(a)TGA及DSC曲线,(b)不同状态MOF样品的PXRD对比谱图,(c)MOF玻璃的脆度系数拟合曲线,(d)MOF玻璃的频率依赖DMA谱图,(e)MOF过冷液体temperature-time-transition图谱,(f)MOF玻璃的SEM图像及流变形态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并被选为Supplementary Cover。文章的第一作者为陕西科技大学殷政博士,共同通讯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与湖北大学曾明华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章跃标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于海滨教授。日本东京大学Osamu Yamamuro教授课题组参与协同攻关,该研究工作同时得到日本Spring-8同步辐射中心,上海光源科学中心等大科学装置的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Synergistic Stimula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Stable Super-cooled Liquid and Quenched Glass
Zheng Yin, Yingbo Zhao, Shuang Wan, Jian Yang, Zhao-Lin Shi, Si-Xu Peng, Ming-Zhu Chen, Tian-Yi Xie, Teng-Wu Zeng, Osamu Yamamuro, Masami Nirei, Hiroshi Akiba, Yue-Biao Zhang*, Hai-Bin Yu*, and Ming-Hua Zeng*
J. Am. Chem. Soc., 2022, DOI: 10.1021/jacs.2c04532
导师介绍
曾明华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9763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