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课题组JACS:确认双金属团簇催化加氢中的活性物种

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课题组JACS:确认双金属团簇催化加氢中的活性物种

金属纳米团簇不仅有新颖的结构,而且在催化中表现出优异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原子级精确的金属团簇是建立构效关系和揭示催化机理的理想模型。然而,由于团簇预催化剂在恶劣催化环境中(如高温、强氧化或还原等条件)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结构转变,确认团簇催化中真正的活性物种十分具有挑战性。虽然直接的结构证据非常有价值,但却难以获得。


清华大学化学系王泉明教授(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利用双膦和炔配体共同保护控制合成并结构测定了两例“同构”银铜双金属团簇Ag25Cu4Cl6(dppb)6(PhC≡C)12(SO3CF3)3 (1) 和 Ag25Cu4Cl6H8(dppb)6(PhC≡C)12(SO3CF3)3(2H(dppb为1,4-双(二苯基膦)丁烷)。通过结构对比和转变以及催化性能研究,证实了加氢催化中的活性物种,并揭示了团簇催化剂中金属氧化态对催化活性的调控机制。

图1. 团簇1的结构解析示意图。


结构分析表明,两个团簇均由二十面体Ag13的核心和外围Cu4Ag12单元组成核壳结构,Ag13@Cu4Ag12,其外围的原子组成和结构排布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2H有8个氢负离子(hydrides),而1不含氢负离子,即12H的核心分别是Ag135+Ag13H85+。换言之,化合物1Ag13核心含有8个零价银原子,而2H中均为+1价金属离子。2H中8个氢负离子分为四面体排布的两组,4个分别加盖于二十面体Ag13的三角形Ag3面外(紫色),另外4个填充在Ag13核心的Ag4四面体内(黄色)。两个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一步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氢谱、核磁膦谱和吸收光谱进行确定。有意思的是,团簇1H2O2氧化和NaBH4加氢的先后作用下可以转变成2H,该过程通过吸收光谱和质谱得以证实。

图2. 核心结构对比。(a) 团簇1Ag13Cu4 核心;(b) 团簇2HAg13Cu4H8 核心。


以NaBH4还原对硝基苯酚(4-NP)作为模型反应,团簇12H表现出显著的活性差异。在2H催化下,4-NP在120 分钟内完全转变为对氨基苯酚(4-AP),而相同条件下以1为催化剂,仅有8%的转化率。考虑到两个团簇可以发生12的转化,故意在1的催化反应中加入H2O2,则活性大大增加,与2H相当。这说明在催化加氢条件下,H2O2 将1中的0价银氧化成+1价,并在NaBH4作用下转变成高活性的2H,从而显著加速催化进程。

图3. 催化和转变。(a) 12H转变和催化性能示意图;(b) 1;(c) 2H;(d) 1H2O2催化4-NP还原的紫外可见光谱监测;(e) 催化转化率对比。


4-NP还原作为表面催化的模型反应已被广泛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催化机制(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和Eley–Rideal机理)。近期王泉明课题组已有相关研究工作报道(Angew. Chem. Int. Ed202261, e202116965; Nat. Commun202213, 2082)。由于硝基是亲电基团,更有利于吸附在富电子的团簇1表面,但是1的催化活性却远远低于2H,说明不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通过拟合2H的催化反应动力学得到零级反应方程,反应速率与4-NP的浓度无关,说明遵循Eley–Rideal机理。此外,通过设计两组对照实验,排除了2H中氢负离子参与催化过程。以2H的氘代同构物2D为催化剂,NaBH4为还原剂,催化后进行核磁测试表明催化过程2D中氘离子并未被消耗;此外,以2H为催化剂,NaBD4为还原剂,质谱表征也证明催化剂不存在H/D交换现象。由此,可以认为团簇的氢负离子并没有参与催化循环,BH4-需要在团簇催化剂表面进行活化。而12H的催化性能差距可以归功于两者之间关键结构的差异,即Ag13核心中银原子的氧化态:2H中缺电子的Ag(I)和Cu(I)位点,有利于BH4-的活化;而1含有8个自由电子,对BH4-的吸附能力会更差。


该研究在“同构”银铜双金属团簇体系中,不仅确认了加氢催化中真正的活性团簇,而且表明在加氢催化剂的设计中要考虑调节金属原子的氧化态。这一成果近期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J. Am. Chem. Soc.),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清华大学博士后袁尚富,目前就职于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Identification of the Active Species in Bimetallic Cluster Catalyzed Hydrogenation

Shang-Fu Yuan, Zong-Jie Guan, and Quan-Ming Wang

J. Am. Chem. Soc., 2022, DOI: 10.1021/jacs.2c04156


通讯作者介绍

王泉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中国晶体学会理事、《Fundamental Research》、《无机化学学报》、《结构化学》编委。主要从事金属团簇化学研究,特别是金属团簇的结构修饰与性质调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在Acc. Chem. Res.、Sci. Adv.、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王泉明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5910 

课题组主页:

http://wangqmlab.org.cn/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风险管理自然灾害预警
可持续能源系统
1111购书享好礼-信息流
动物学生物学
心理学Q1期刊
编辑润色服务全线九折优惠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英语语言编辑 翻译加编辑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遥感数据采集
数字地球
开学添书香,满额有好礼
加速出版服务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环境管理资源效率浪费最小化
先进材料生物材料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转化老年科学”.正在征稿
化学工程
wiley你是哪种学术人格
细胞生物学
100+材料学期刊
人工智能新刊
图书出版流程
征集眼内治疗给药新技术
英语语言编辑服务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北京大学
罗文大学
浙江大学
化学所
加州大学
上海交大
谢作伟
东北师范
北京大学
新加坡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