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Sigma-1受体的开放式构象揭示其配体进入途径的分子机制

Sigma-1受体的开放式构象揭示其配体进入途径的分子机制

Sigma受体(σRs)根据不同的药理学特征分为两个亚型,Sigma-1受体(σ1R)和Sigma-2受体(σ2R)。1976年,科学界首次发现σ1R活性,并于20年后在豚鼠肝脏中将其克隆。人源σ1R(hσ1R)由223个氨基酸组成,是一个分子量约25 kDa的跨膜蛋白,主要位于线粒体关联内质网膜,在人体大部分器官和组织都有分布。σ1R的“受体”标签虽然存在,但由于它本身没有已知的内在信号或酶活性,普遍认为σ1R不符合传统的受体定义,而是一种新型的、药理反应灵敏的、寡聚的多功能调节器,在生命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σ1R具有促进细胞存活、调节Ca2+信号、参与神经信号传递等生理功能;σ1R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脊髓侧索硬化症、神经痛、抑郁、成瘾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癌症和视网膜疾病等相关。


作为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σ1R被广泛研究,但直到2016年,首个σ1R(hσ1R)的结构才被解析。该结构表明σ1R采用同源三聚体构型(图1),每个单体包含氨基末端的单个跨膜螺旋(α1),其后是一个内含配体结合位点的β-桶倒置于膜上,其羧基末端有一个与膜相邻的V形双螺旋束(α4/α5),像一个“盖子”覆盖了β-桶的开口端。关于配体进入σ1R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假说(图1):第一个假说(PATH1)认为配体通过β-桶体进入σ1R,这会引起β-桶结构的解开和重形成;第二个假说(PATH2)认为配体通过α4和α5螺旋之间的开口进入σ1R结合位点。然而,配体究竟通过哪一条途径进入σ1R尚不明确。

图1. σ1R的同源三聚体结构(左)和配体进入σ1R的两种可能途径(右)。图片来源:Nat. Commun.


四川大学孙子宜研究员(点击查看介绍)和周小明研究员(点击查看介绍)团队的研究工作揭示了配体进入σ1R的途径为PATH2。该团队使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首次解析了非洲爪蟾σ1R(xlσ1R)分别结合内源性配体(推测)和外源性配体(激动剂PRE-084、拮抗剂S1RA)的开放式/封闭式的高精度三维构象。xlσ1R的封闭式结构与人源σ1R结构类似,也是同源三聚体(图2),但其晶体堆积方式以及配体浸泡xlσ1R晶体得到的受体-配体复合物结构显示,用于浸泡的配体无法通过PATH1进入xlσ1R。另一方面,xlσ1R的开放式结构显示α4和α5螺旋之间形成开口(图2),主要是α4螺旋发生偏转和位移,且α5上的Tyr203侧链向内旋转,形成足够空间允许配体通过,与PATH2假说相符合。

图2. xlσ1R的开放式结构。图片来源:Nat. Commun.


最后,研究人员通过突变α4/α5螺旋残基(L179C/Y203C)及二硫键交联或化学修饰,影响xlσ1R入口的形成或造成其入口障碍,结果显示配体结合相应受阻(图3),与结构数据一致,为配体通过PATH2进入σ1R提供了支持。

图3. xlσ1R入口突变及配体结合实验。图片来源:Nat. Commun.


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罕见病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的孙子宜研究员与周小明研究员,第一作者是孟富慧博士和博士研究生肖杨,硕士研究生姬玉佳参与了课题研究。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An open-like conformation of the sigma-1 receptor reveals its ligand entry pathway

Fuhui Meng, Yang Xiao, Yujia Ji, Ziyi Sun & Xiaoming Zhou 

Nat. Commun., 202213, 1267, DOI: 10.1038/s41467-022-28946-w


孙子宜研究员简介


个人履历

2016/11 - 至今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    研究员

2015/09 - 2016/1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副研究员

2010/09 - 2015/0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博士后

2010/01 - 2010/08 美国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博士后

2004/08 - 2009/12 美国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博士

2001/09 - 2004/06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硕士

1996/09 - 2001/06 南京中医药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 学士


孙子宜博士现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罕见病中心/中西医结合科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致力于重大疾病中相关膜蛋白的结构功能研究,在Nat Commun、J Neurosci、JBC、Transl Psychiatry、Acta Cryst D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应邀参与英文著作编著1篇。入选四川省级人才计划。


个人主页

https://www.x-mol.com/groups/mapsaid/people/34031


周小明研究员简介


个人履历

2016/03 - 至今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    研究员

2015/01 - 2016/02 美国精神健康研究基金会 RFMH 研究员

2013/07 - 2014/12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副研究员

2010/07 - 2013/0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博士后

2004/08 - 2010/05 美国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博士

2002/07 - 2004/07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研究助理

1998/09 - 2002/06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学士


研究领域与兴趣

1. 疾病相关跨膜蛋白的结构功能研究。

2. 膜蛋白互作的结构功能网络研究。

3. 靶向膜蛋白及其互作的药物研究。

4. 膜蛋白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周小明博士现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罕见病中心/中西医结合科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重点研究方向是重大疾病中(包括神经精神类疾病、代谢类疾病、病毒等)相关膜蛋白的结构功能研究,在Nature、Nat Commun、PNAS、JBC、Acta Cryst D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应邀参与英文著作编著2篇。入选国家级和四川省级人才计划。


课题组网页

https://www.x-mol.com/groups/mapsaid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华南理工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加州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