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氮原子“带路”,合成金刚石纳米线

氮原子“带路”,合成金刚石纳米线

如金刚石般坚硬,如塑料般柔韧,世界上真的存在这种材料么?早在2015年,有研究者发现,苯在室温高压(20 GPa)条件下缓慢压缩,就可以形成一维晶体纳米线,直径仅0.6 nm [1]苯环之间通过sp3类金刚石键相连,比碳纳米管更坚硬,而线的边缘被碳氢键“覆盖”,又使得整个结构保持柔韧。此外,这种金刚石纳米线还表现出特殊的机械和电子性能。

金刚石纳米线示意图及TEM图像。图片来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2]


自从金刚石纳米线被制备出来,迅速引起了碳材料领域的广泛关注。从事计算方向的研究者利用分子动力学,确定了其理论刚度(850 GPa)、强度(26.4 nN)、弯曲刚度(5.35 × 10–28 N•m2)、延展性(14.9%)、韧性(4.1 × 107 N•m•kg–1)以及缺陷密度和拓扑结构的影响 [3, 4]。从事实验探索的科学家则验证了材料的导热、导电等特性,拓展可以制备金刚石纳米线的原材料[5, 6]。比如用吡啶或噻吩做前体,在类似的条件下合成含氮或含硫的金刚石纳米线 [7, 8]。然而,如何控制反应途径以制备原子级精确的材料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吡啶前体合成金刚石纳米线示意图。图片来源:JACS [7]


近日,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Samuel G. DunningTimothy A. Strobel等研究者在JACS 杂志上发表论文,成功预测并合成了一种以哒嗪为前体的金刚石纳米线材料。成功的关键在于哒嗪前体中的杂原子(即氮原子),它们通过选择特定的环加成反应途径来引导哒嗪聚合,形成碳纳米线。这些杂原子被作者称为“线导向”基团(thread-directing group)。与以前的纳米线相比,合成的聚哒嗪纳米线显示出基本均匀的化学结构和罕见的长程有序,可使用振动光谱和 X 射线衍射进行结构表征。

以吡啶为前体合成金刚石纳米线的过程。图片来源:卡内基科学研究所 [9]


与其他类似的芳香环相比,哒嗪具有更长的氮氮键(1.431 Å)和更短的碳氮键(1.322 Å),表现出更多的单键和双键特性。压缩哒嗪得到的分子晶体,呈现三明治型的π堆积空间结构,限制了反应发生的位置。作者推测,哒嗪前体中的杂原子可作为“线导向”基团,使哒嗪沿着特定的堆叠轴方向,发生只涉及碳原子的[4+2]环加成反应。而所得纳米线产物中,偶氮键理论上全部位于金刚石纳米线的同侧,使聚合物具有各向异性和长程有序。

分子动力学模拟哒嗪分子形成的纳米线结构。图片来源:JACS


为了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猜测,作者将液体哒嗪装入金刚石对顶砧(DAC)并压缩至 32 GPa。首先,液体哒嗪在约 0.2 GPa 下固化。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一致,随着压强增大,布拉格衍射峰向更高的角度移动。在9.5 GPa以上发生分裂,并在13 GPa以上的条件下,出现新的衍射峰,样品也转变为橙色。衍射图表明,每根金刚石纳米线存在精确的原子顺序。FTIR和拉曼光谱证实,13 GPa以上发生不可逆的化学转变,出现sp3杂化的C–H拉伸峰。

文1-5.jpg

压缩过程中纳米线的结构表征以及样品表征。图片来源:JACS


作者进一步计算模拟纳米线的XRD图谱和红外光谱,与实验结果完全匹配,说明实验制备的纳米线具有明显的晶体择优取向,表现出高度的结构有序性。对实验衍射数据进行精修,可得到晶胞参数,其中a方向为2.568 Å,小于反应前分子晶体中的间距(∼3.7 Å),也说明了分子沿堆叠方向形成了碳碳键。

文1-6.jpg

纳米线结构的表征及计算模拟。图片来源:JACS


“如果想为特定应用设计材料,准确了解我们正在制造的纳米线结构至关重要,这种杂原子导向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点”,Samuel G. Dunning说,“两个氮原子的引入,相当于从环中除去了两个反应位点,这大大减少了可能的反应数量,合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有序纳米线。”研究者下一步计划确定这种材料的机械、光学和电子特性,并寻找金刚石纳米线的独特应用。[9]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Solid-State Pathway Control via Reaction-Directing Heteroatoms: Ordered Pyridazine Nanothreads through Selective Cycloaddition

Samuel G. Dunning*, Li Zhu, Bo Chen, Stella Chariton, Vitali B. Prakapenka, Maddury Somayazulu, and Timothy A. Strobel*

J. Am. Chem. Soc., 2022144, 2073–2078, DOI: 10.1021/jacs.1c12143


参考文献:

[1] T. Fitzgibbons, et al. Benzene-derived carbon nanothreads. Nature Mater201514, 43-47. DOI: 10.1038/nmat4088

[2] Scientists use 'smallest possible diamonds' to form ultra-thin nanothreads

https://www.psu.edu/news/research/story/scientists-use-smallest-possible-diamonds-form-ultra-thin-nanothreads/ 

[3] R. E. Roman,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fect Sensitivity of Diamond Nanothreads. Nano Lett201515, 1585-1590. DOI: 10.1021/nl5041012

[4] E. Xu, et al. Systematic Enumeration of sp3 Nanothreads. Nano Lett201515, 5124-5130. DOI: 10.1021/acs.nanolett.5b01343

[5] T. Zhu, E. Ertekin, Phonons, Localizati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Diamond Nanothreads and Amorphous Graphene. Nano Lett201616, 4763-4772. DOI: 10.1021/acs.nanolett.6b00557

[6] H. Zhan, et al. Diamond Nanothread as a New Reinforcement for Nanocomposites. Adv. Funct. Mater201626, 5279-5283. DOI: 10.1002/adfm.201600119

[7] Xiang Li, et al. Carbon Nitride Nanothread Crystals Derived from Pyridine. J. Am. Chem. Soc2018140, 4969-4972 DOI: 10.1021/jacs.7b13247

[8] Arani Biswas, et al. Evidence for Orientational Order in Nanothreads Derived from Thiophene. J. Phys. Chem. Lett201910, 7164-7171. DOI: 10.1021/acs.jpclett.9b02546

[9] Discovered: An Easier Way To Create "Flexible Diamonds"

https://carnegiescience.edu/news/discovered-easier-way-create-flexible-diamonds 


(本文由小希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华南理工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加州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