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Adv. Mater.:新型插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超导体Pb(TaSe2)2的连续相变研究

Adv. Mater.:新型插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超导体Pb(TaSe2)2的连续相变研究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Cs)具有丰富的结构类型和化学组成,是探索量子衍生现象的有趣载体,能够孕育电荷密度波(CDW)、Ising超导电性、量子自旋霍尔绝缘体等新奇量子物态。TMDCs的层间相互作用(范德瓦耳斯力)较弱,较容易通过插层客体原子或集团对其进行量子调控,如Pb插层的112相PbTaSe2表现拓扑超导电性[1-2]另一方面,利用人工层间堆垛方式调节,人们观察到TMDCs摩尔超晶格结构,并探测到一系列平带色散关系和拓扑相等新奇物相[3-4]尽管两种调控方式已为TMDCs带来丰富物相和诸多潜在应用前景,它们的可能性远未被充分探索。


最近浙江大学许祝安课题组、西湖大学林效课题组和上海大学鲍金科及德国拜罗伊特大学Sander van Smaalen课题组合作,在晶格失配化合物晶体可控生长的研究基础上[5-6]首次预测并成功合成了TMDCs的金属原子高阶插层化合物:124相Pb(TaSe2)2(简称Pb-124)(图1)。详细物性测量表明该化合物在230 K附近存在基于堆垛自由度的两步连续、公度、可逆一级结构相变(图2),明显区别于传统TMDCs材料中的CDW转变。

图1. 气相输运法生长Pb-Ta-Se相关单晶的示意图。


图2. Pb-(TaSe2)2材料的原子结构以及基本物性测量:高分辨透射电镜图、电阻率、热导率、热电势、霍尔系数以及DSC差热分析结果。


利用同步辐射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人员成功解析出不同温区下各相的原子结构,并对其结构相变的微观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图3)。该堆垛相变不改变[Pb(TaSe2)2]模块层内原子分布,只涉及模块间的相对连续滑移,滑移基矢为[1/3,2/3,0],表明相变是罕见的公度平移相变。相变发生时,Pb-124由高温R3m相/ABC堆垛排列结构过渡为中间P3m1相/AB排列,最终转变为低温ACB排列,但仍为R3m结构,与高温相一致。文章指出Pb层和TaSe2层间的电荷转移是相变发生的内在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变附近,Pb-124拥有巨大的负热膨胀效应,可能存在潜在应用。另外 Pb-124还是非中心对称超导体(Tc ≈1.8 K),能带计算预测该体系具有拓扑电子结构,可能为研究马约拉纳费米子提供平台(图4)。

图3. 不同温度下的同步辐射单晶XRD的衍射图以及结构相变的微观示意图。


图4. 高温相I、中间相II和低温相III中的拓扑能带结构,以及中间相II中哑铃状和四面体配位的平面平均差分电荷密度图。


总而言之,该工作不仅丰富了人们对TMDCs体系结构相变多样性的理解,还为堆栈调控提供新的思路,更会促进高阶插层材料的构筑和拓扑物相的探索。


该研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上。浙江大学许祝安教授,西湖大学林效研究员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Sander van Smaalen 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杨小慧、洪堡学者鲍金科和博士生娄哲丰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的主要合作者还包括浙江大学曹光旱教授和刘洋教授、南京大学聂越峰教授、西湖大学李文彬研究员和浙江工业大学孙土来研究员等。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省自然科学基金、西湖大学交叉学科初创中心项目的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Commensurate Stacking Phase Transitions in an Intercalate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Xiaohui Yang, Jin-Ke Bao, Zhefeng Lou, Peng Li, Chenxi Jiang, Jialu Wang, Tulai Sun, Yabin Liu, Wei Guo, Sitaram Ramakrishnan, Surya Rohith Kotla, Martin Tolkiehn, Carsten Paulmann, Guang-Han Cao, Yuefeng Nie, Wenbin Li, Yang Liu, Sander van Smaalen, Xiao Lin, Zhu-An Xu

Adv. Mater., 2021, DOI: 10.1002/adma.202108550


导师介绍

许祝安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70594 

林效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28655 


参考文献:

[1] S.-Y. Guan et. alSci, Adv. 2, e1600894 (2016)

[2] G. Bian et. alNat. Commun. 7, 10556 (2016)

[3] Z. Zhang et. alNat. Phys. 16, 1093 (2020)

[4] L. Wang et. alNat. Mater. 19, 861 (2020) 

[5] X. Yang et. alSupercond. Sci. Technol. 31, 125010 (2018)

[6] X. Yang et. al, 125010, EPL, 128, 17004 (2019)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免疫学SCI期刊
OXFORD特刊征稿进行中
教育领域多学科期刊
化学材料科学SCI期刊
临床期刊 100+
世界读书日助力阅读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澳大利亚
上海交大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广州
德国
北大
哈尔滨
瑞典
瑞典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