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怎么解决FLT3抑制剂耐药性,药物化学家这样回答

怎么解决FLT3抑制剂耐药性,药物化学家这样回答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肿瘤,其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系统功能紊乱,造血干细胞过度生长增殖,同时分化和凋亡过程受阻。据统计,AML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不到50%,而且AML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目前,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抑制剂在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方面取得了初步积极的临床疗效,但患者在接受FLT3抑制剂治疗后很快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响应期短,治疗效果差。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复杂多样的,且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克服耐药性。因此,本文系统总结了FLT3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以及目前解决耐药性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新型克服耐药性疗法的开发有所启示。

图1. FLT3发展的关键时间点。


FLT3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包括on-target和off-target两种形式(表1)。On-target机制主要是由于携带有FLT3-ITD突变的患者发生获得性FLT3-TKD突变,如D835V、F691L等突变形式。这种机制主要是削弱了FLT3抑制剂与FLT3激酶的有效结合力,降低了抑制剂对FLT3的抑制能力,从而导致耐药性的发生。Off-target机制主要包括促生长增殖信号通路的代偿性活化、FLT3配体的上调以及骨髓微环境的保护。

表1. FLT3抑制剂发生耐药性的机制


针对不同的耐药性机制,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不同的策略以对抗耐药性(图2)。针对on-target机制,作者总结了能够有效抑制耐药突变的新一代FLT3抑制剂的开发思路,其研究主要是基于结构的改造策略,包括避免与突变氨基酸残基的立体碰撞作用、引入额外的作用力以增强与FLT3激酶的结合、合理利用FLT3激酶DFG-out构象中的变构口袋、以及利用FLT3激酶中的亲核性氨基酸残基设计共价抑制剂。

图2. 克服FLT3抑制剂耐药性的主要策略。


针对off-target机制作者总结了结合疗法和多靶点抑制剂在克服耐药性的优势。结合疗法主要是FLT3抑制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通过多种机制达到协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解决了FLT3抑制剂单药使用发生的药物耐受、响应期短的问题;多靶点抑制剂是通过同时抑制FLT3以及其他的药物靶点,其机制与结合疗法类似,是通过多种机制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同时多靶点抑制剂可以解决结合疗法中复杂的药代动力学性质、难以预测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病人耐受性差的问题。但其脱靶带来的毒副作用需要被避免。


最后,作者对解决FLT3抑制剂耐药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针对on-target机制导致的耐药性,I型抑制剂比II型抑制剂有着更加狭窄的耐药谱,如大多数I型抑制剂对发生在活化环上的Asp835突变是耐受的,而II型抑制剂则对此突变无效。同时,变构抑制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分子胶水也许是解决on-target机制导致的耐药性的新方向。另外,尽管针对on-target机制导致的耐药性所开发的新一代FLT3抑制剂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多个获得性点突变,如FLT3-ITD-D835V-F691L突变,也许是未来的又一挑战。结合疗法和多靶点抑制剂用于解决off-target机制导致的耐药性,但结合疗法所面临的复杂的药代动力学性质、难以预测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病人耐受性差等问题阻碍了它的发展,根据结合疗法设计特异性的多靶点抑制剂也许能够克服这一问题。然而目前的多靶点抑制剂大多处于临床前研究,脱靶带来的毒副作用是其未来需要避免的问题。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有效增加了药物的靶向性,为多靶点抑制剂带来了新的曙光。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从结合疗法与多靶点抑制剂的相互转化受到启发,从而开发出更加有效的AML药物。

图3. 本文内容概括图。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药物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志杰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FLT3 Inhibitor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hallenge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vercoming Resistance

Zhijie Wang, Jiongheng Cai, Jie Cheng, Wenqianzi Yang, Yifan Zhu, Hongmei Li, Tao Lu, Yadong Chen, Shuai Lu

J. Med. Chem., 2021,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1851


导师介绍


陆涛: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副校长。《药学进展》执行主编,《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新药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有机合成化学、药物生物统计与计算药学。团队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化合物以1.5亿合同价格转让给上海复星医药产业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同时开展I期临床研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019年11月该药物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陈亚东: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曾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 “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新药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药物生物统计与计算药学。申请国内专利14项,PCT专利3项;在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J. Chem. Inf. Mode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多篇。


卢帅: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已经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1)FLT3 突变体抑制剂研究及其在抗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应用;(2)FLT3/CDK4/6多靶标抑制剂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 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研究方向: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应用 CADD 手段发现、设计并合成新型抗肿瘤药物、药学信息学研究。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华南理工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爱尔兰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