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小檗碱和两面针碱的调控多样性合成

小檗碱和两面针碱的调控多样性合成

黄连和两面针是民族药材库中的瑰宝,早在一千八百年前的汉代,中国首部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就系统总结了黄连和两面针(蔓椒)的药用价值。小檗碱和两面针碱作为黄连和两面针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物研究价值。近年在药物化学家不断的努力下,一系列重要进展被报道:1999年,日本科学家Fujiwara报道小檗碱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2006年,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科学家Brusq报道了小檗碱通过激活AMP(单磷酸腺苷)激酶,抑制脂质合成从而降脂的原理;同年,上海药物所李佳研究员报道了小檗碱可能通过AMP(单磷酸腺苷)-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影响葡萄糖摄取达到降血糖的作用;2007年,日本科学家Maruyama报道了小檗碱通过调节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以降低该蛋白的产生,从而起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效果;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宋丹青研究员报道了多个小檗碱修饰物,作为以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分子;2019年,上海药物所蒋华良院士团队通过对小檗碱分子改造,获得抗前列腺增生的I类新药喹诺利辛,顺利进入临床一期,这为基于小檗碱分子结构的药物发现开辟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图1. 小檗碱和两面针碱的构效关系


小檗碱和两面针碱的药物构效关系如图1。对于小檗碱骨架,胡椒基在降糖调脂和抗癌作用中必须保留,但其代谢不稳定;7位N修饰是通过异喹啉环还原后季铵化,N阳离子中心对于抗肿瘤作用有较大影响;8和13位主要是烷基修饰,链长短影响小檗碱脂溶性,亲脂性修饰可以提高抗菌活性,但会降低抗肿瘤活性;9位甲氧基可以选择性脱除得到酚羟基,进而通过酯键、醚键等方式进行连接,是修饰最多的位点,多数可以提高抗肿瘤活性,连接基团不同对各类癌细胞具有多样的活性(如9-O-二烯基小檗碱抗人肝癌细胞活性是小檗碱的102倍;9-O-桂皮酸小檗碱在浓度30 mg/(Kg•D)时对小鼠腹膜内肉瘤菌株有95%的抑制作用);10、11和12位点修饰后会影响降脂活性。对于两面针碱骨架,1位修饰报道较少,引入芳基可以提高抗菌活性;6位氧化成酰胺,同时5位N上连接不同末端脂肪胺,能够提高抗Topo I(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从而提高以Topo I为靶点的抗癌活性,如结肠癌、急性淋巴白血病等;在7和8位引入烷基醚,可增强抗宫颈癌活性;在9、11和12引入脂肪胺,或将12位C用N原子替换,均可以提高抗Topo I活性。


就目前对这两类生物碱的结构改造,小檗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小檗碱分子官能团的直接修饰,这种做法限制了小檗碱骨架改造的官能团多样性和位点选择性:如小檗碱1和4位修饰,通常运用亲电反应进行烷基化或酰基化,无法实现化学选择性,更可能发生的位点是12位;5和6位烷基链的修饰则更加困难,在非氧化芳香化的条件下,只能通过自由基反应实现修饰,而异喹啉季铵盐并不能有效兼容自由基。而对两面针碱骨架,为了在合成过程中避免化学选择性问题的出现,2和3位往往都是相同官能团,同时4位的修饰也未见报道;1和12位的修饰主要在两面针骨架上进行的亲电反应,如傅克烷基化与酰基化,化学反应模型单一,官能团选择性受限;6位修饰主要通过5位N季铵化后亲核反应,如醇、胺、格氏试剂的进攻,往往只能引入醚、脂肪胺或烷基链。因此,开发官能团兼容性好和修饰位点多的新合成路线,将对这两类生物碱成药发现起到推动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基于“生物碱调控多样性合成”理念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4960; J. Am. Chem. Soc., 2016, 138, 5218;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9028; J. Am. Chem. Soc., 2021, 143, 1334.),对原小檗碱和原两面针碱进行了“统一”逆合成分析:原小檗碱和原两面针碱分别通过B环的C-N键切断和C-C键切断,得到一个共同的3-芳基异喹啉高级中间体,这一中间体可以由A环和C-D环通过Suzuki偶联实现,其中A环通过设计的环硼酸来定向偶联位点,C-D环3-卤代异喹啉则可由吡啶炔与取代呋喃环加成产物获得(图2)。这样整个合成就会实现高效简洁:1)一个前体,高选择性获得多取代吡啶炔;2)两个家族,原小檗碱和原两面针碱调控多样性合成;3)三个模块,汇聚式合成得到核心中间体。

图2. 原小檗碱和原两面针碱的逆合成分析


基于此策略,他们首先设计合成了模块A共4个不同取代的环硼酸化合物(图3);其次通过设计高碘盐作为芳炔前体离去基,仅在温和条件下(叔丁醇钾为碱)即可获得多样性吡啶炔中间体模块C,与3-溴呋喃模块D发生环加成得到氧桥环产物,采用一价铱与三价钪串联催化一锅合成3-氯异喹啉,同时实现氧桥环C-O键选择性断裂,共合成8个不同取代基的3-卤异喹啉模块C-D;再与4个环硼酸模块A以排列组合的形式发生Ullmann-Ma偶联,获得24个3-芳基异喹啉高级中间体模块A-C-D(图5)。

图3. 模块A的合成


图4. 模块C-D的合成

图5. 模块A-C-D的合成


基于不同反应途径,随后调控实现了C-N键与C-C键连接来构建B环,集群式地合成了原小檗碱和原两面针碱两个家族天然产物。一方面,3-芳基异喹啉通过甲磺酰氯对醇羟基活化后发生分子内SN2亲核取代,获得24个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图6与图7),并实现了脱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的克级合成。另一方面,130 ℃下用氢氧化钾对芳基乙醇攫氢消除现场获得芳基乙烯,可见光(λ = 450 nm)照射发生6-π电环化实现C-C键连接,合成12个原两面针碱类生物碱及其类似物(图6)。

图6. 原小檗碱和原两面针碱两个家族调控合成


通过设计多取代吡啶炔和发展铱钪串联催化,快速获得3-卤异喹啉,模块化、汇聚式、多样性、家族式地调控合成36个原小檗碱和原两面针碱类生物碱。初步药效探究便获得了相较于胰腺癌治疗药物吉西他滨11%抑制率更好的结果23%(图8)。

图7. 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及衍生物的合成


图8. 原小檗碱和两面针碱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抑制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近期已经在线发表于Org. Lett.上。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Modular and Divergent Syntheses of Protoberberine and Protonitidine Alkaloids

Kai Liu, Xuefeng Jiang

Org. Lett., 2021, DOI: 10.1021/acs.orglett.0c04310


导师介绍

姜雪峰

https://www.x-mol.com/groups/Jiang_Xuefeng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上海交大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爱尔兰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