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材料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道结构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开发一种通用的简易的多孔碳合成方法仍然存在挑战。同时,实现废弃物的绿色循环利用,进而得到高附加值产品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付民与香港理工大学黄维扬、广东工业大学黄锦涛和温州大学钱鹏程等人合作,开发了一种通用、简便的一步固态热解法,合成了一系列的分级多孔碳材料。该方法以常见的生物质废弃物为碳源,以高铁酸钾作为造孔剂,一步即可制备出分级多孔碳材料(图1)。与传统的两步或多步法相比,此法简便快捷、成本低、污染少,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图1.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合成及电荷传输示意图。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法合成的多孔碳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均匀的元素分布、良好的结晶性和高比表面积(图2)。
图2.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SEM, TEM, XRD, 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和XPS表征。
将所合成的多孔碳材料组装成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获得291.2 F g-1比电容,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仍可获得240.1 F g-1的比电容。更重要的是,经过10万圈循环后,电容保持率高达93.2%,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循环性能(图3)。深入探究了其优异循环性能的原因。
此外,采用5种不同的生物质废弃物(虾壳、板栗壳、羊骨、柚皮、花生壳)探究了此方法的普适性。
图3. 超级电容器的电容性能。
这项工作为简便、快速、绿色的处理生物质废弃物和合成多孔碳材料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分级多孔碳材料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这对当今自然资源日益紧缺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One-step solid-state pyrolysis of bio-wastes to synthesize multi-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ultra-long life supercapacitors
Min Fu, Jintao Huang*, Simin Feng, Tianyi Zhang, Peng-Cheng Qian*, Wai-Yeung Wong*
Mater. Chem. Front., 2021, DOI: 10.1039/D0QM00960A
第一及通讯作者简介
付民,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至2015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交流访问,2016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金属氧化物/先进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在储能、隐身和生物分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在Small,Carb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和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高被引3篇。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多次邀请报告。担任Nano Energy, Carbon, ChemSusChem和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20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黄维扬,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暂任院长、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和欧雪明能源教授。1992年获香港大学化学专业一级荣誉学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1996至1997年分别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香港化学会主席。长期担任多种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国际编委顾问成员:如担任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主编,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及Materials Advances副主编,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编辑。长期专注于无机化学中金属有机聚合物/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应用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2014年起连续七年入选为汤森路透/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H-索引指数为83(Scopus)。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英国皇家化学会“过渡金属化学奖”(首位华人)、国家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亚洲化学会联合会杰出年青化学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日本光化学学会亚洲及泛洋洲光化学科学家讲学奖、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奖”、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称号等奖项或称号。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79911
黄锦涛,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和2012年分别获得四川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8至201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Research Fellow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基能源材料制备及性能、传统加工方法制备储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参与编写Wiley等出版社书籍2部,现任ES杂志ES Food and Agroforestry和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成员,Polymers和《材料导报》审委会成员,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42257
钱鹏程,男,副教授,2015年获湖南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至2018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进行交流。现任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绿色化研究,主持多个不同级别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及温州市科技局重大项目等,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化学系联合培养博士后多名。在Angew. Chem. Int. Ed., J. Org. Chem., Chem. Rev.等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