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河南大学王琪琳课题组Chem Commun:通过去芳构化[3+2]环加成/氧化脱羰串联反应构建高度功能化的吲嗪化合物

河南大学王琪琳课题组Chem Commun:通过去芳构化[3+2]环加成/氧化脱羰串联反应构建高度功能化的吲嗪化合物

吲嗪类化合物是很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核心骨架(图1),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如抗癌、抗肿瘤、抗结核、消炎等。此外,它们还表现出特殊的光学性质,在材料科学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鉴于此,发展高效的合成该类化合物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1.几例具有代表性的含有吲嗪骨架的生理活性分子


近年来,河南大学王琪琳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致力于实现氮杂芳烃的非对映选择性去芳构化反应。一方面,该课题组利用N-烷基预活化或N-芳基原位活化策略实现了氮杂芳烃反应位点的最大化利用,一步、高效构建了传统方法难以合成的“笼状”分子,开发了氮杂芳烃新的反应模式(Chem. Sci., 2020, 11, 1418-1424; Org. Lett., 2020, 22, 5068-5073; Org. Chem. Front., 2020, DOI: 10.1039/D0QO01196G)。另一方面,该课题组在氮杂芳烃N-活化基团上引入查尔酮等亲电反应基团,开发设计了一类结构新型的吡啶盐(Org. Lett., 2020, 22, 873-878.),并通过串联反应设计,实现了它们的非对映选择性去芳构化,从而完成双桥联氢化吡啶的高效非对映选择性合成。


基于以上前期工作基础,最近王琪琳课题组通过[3+2]环加成/氧化脱羰串联反应构建了高度功能化的吲嗪类化合物,再一次实现了氮杂芳烃的去芳构化反应。该方法通过后续添加氧化过程解决了以往文献报道产物不稳定、非对映选择性差的弊端,实现了吲嗪化合物的构建,目标产物具有一定潜在的轴手性(图2b)。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Chem. Commun.。

图2. 反应设计。图片来源:Chem. Commun.


作者使用喹啉盐1a和3-烯氧化吲哚2a作为模板底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表1)。经过系统地优化条件之后,最终确定了反应进行的最佳条件为:1当量Na2CO3作碱,1当量DDQ作氧化剂,乙腈(1 mL)为溶剂。在该条件下,以73%的分离收率得到目标产物3a(表1,entry 15)。改变反应条件均使目标产物3a的产率降低。

表1. 反应条件优化。数据来源:Chem. Commun.


在确定最优条件后,作者对反应的普适性进行了考察(图3)。总体来讲,该反应具有优秀的底物普适性和官能团兼容性。首先,作者考察了喹啉盐1上的酰基保护基上Ar基团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发现供电子基收率低于吸电子基;喹啉环6-位或7-位引入甲基,对收率几乎没有影响。之后作者研究了3-烯氧化吲哚2的底物范围。结果发现,N-保护基不局限于Boc、CO2Et或Ts也适用于该反应体系。从对R2考察的结果来看,R2体积增大时,收率降低。R3的电子性质或取代基位置对反应收率也有影响,吸电子基(图3,3o-r,36-53%)的收率低于供电子基(图3,3s)收率;当R2在7-位时,收率仅为36%,这可能是由于空间位阻导致的。

图3. 喹啉盐和3-烯氧化吲哚去芳构化的底物普适性研究。图片来源:Chem. Commun.


值得说明的是,当作者采用吡啶盐1k或1l与2反应时,仅仅发生了[1+2]环加成反应。此时,吡啶盐作为C1合成子参与反应,而吡啶起到了活化基团和离去基团的作用,最终生成了一种含有环丙烷结构的螺环氧化吲哚4(图4)。

图4.  吡啶盐和3-烯氧化吲哚去芳构化的底物普适性研究。图片来源:Chem. Commun.


基于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途径 (图5,以合成3r为例)。首先,在Na2CO3的作用下,喹啉盐1a和取代的3-烯氧化吲哚2i发生[3+2]环加成,生成去芳构化的中间体A。当加入一当量的DDQ后,中间体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中间体B。随后,反应体系中微量的水进攻中间体B的羰基,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体C,接下来发生开环生成中间体D。经历后续的脱羧、氧化过程,最终生成目标产物3r。作者通过HRMS分析验证了中间体A、B、C、DE的存在。

图5. 反应可能机理。图片来源:Chem. Commun.


该工作发展了喹啉盐和3-烯氧化吲哚参与的 [3+2]环加成/氧化脱羰新的串联反应,实现了氮杂芳烃的去芳构化。该反应经历 “一锅、两步” 过程,为高度功能化的吲嗪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合成方法。另外,作者通过底物调控,实现了螺环丙烷氧化吲哚的高效构筑。鉴于氮杂芳烃广泛而重要的应用,相信该策略在未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及应用。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Chem. Commun.上,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靳少静王乐乐,通讯作者为河南大学王琪琳副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504206)和河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项目的经费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Assembly of functionalized π-extended indolizine polycycles through dearomative [3+2] cycloaddition/oxidative decarbonylation

Shaojing Jin, Lele Wang, Huabin Han, Xiongli Liu, Zhanwei Bu, Qilin Wang

Chem. Commun., 2021, DOI: 10.1039/D0CC07116A


导师介绍

王琪琳课题组网页

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_qilin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浙大
日本
北大
岭南大学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北京大学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