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高性能Ruddlesden-Popper钙钛矿用于双功能氧电催化

高性能Ruddlesden-Popper钙钛矿用于双功能氧电催化

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及其导致的环境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关注和广泛的研究,以探寻具有可观的功率和能量密度的可持续清洁能源的转换和存储技术(例如,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但它们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氧析出(OER)和氧还原(ORR)反应,并且由于它们缓慢的动力学过程需要较大的过电位来驱使相关的电子转移过程。当前,贵金属(例如,Ru、Ir和Pt)和Pt基合金被认为是最有效的ORR材料,但相应OER的电催化活性较低,另外,贵金属的高成本和稀缺性也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利用和商业化。因此,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的OER/ORR双功能催化剂是实现高性能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大规模普及的关键。


钙钛矿材料因其成本较低、储量丰富和环保优势受到了广泛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的B位掺杂可引入大量的氧空位通道,为氧电催化提供了重要的活性位点。同时,钙钛矿的氧电催化活性可以通过调节B位阳离子的含量精准调控氧空位浓度以实现氧催化性能的显著突破,既可以通过提高活性较高的过渡金属阳离子(例如Co)的掺杂含量,或者相反地,也可以通过降低更惰性的掺杂过渡金属阳离子(例如Fe)的掺杂含量。而目前对于RP型钙钛矿材料(特别是当n = 3时)在双功能氧电催化中的研究相对有限,因此,探索最佳掺杂比以寻求合适的折衷方法最大化地实现R-P型钙钛矿材料在碱性介质中的双功能氧电催化活性的显著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骆静利(Jing-Li Luo)教授课题组刘苏彪(Subiao Liu)博士通过优化掺杂策略使Ruddlesden-Popper (RP) 钙钛矿(An+1BnO3n+1, n = 3) 作为双功能材料(即RP-LaSr3(Co0.5Fe0.5)3O10-δ)时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氧电催化活性。性能的大幅度提高主要得益于氧空位的增加、较好的氧释放和结合能力、Co和Fe的协同作用提高OH-/O2的吸附量、以及高氧化态的O22-/O-。与立方晶型的Ba0.5Sr0.5Co0.8Fe0.2O2.59(BSCF) 和广泛被研究的立方钙钛矿(La0.6Sr0.4)0.95Co0.2Fe0.8O3−δ(CP-LSCF) 相比,RP-LaSr3Co1.5Fe1.5O10-δ表现出更优异的起始电位 (Eonset) 和半波电位 (E1/2)。此外,这种材料在催化氧气通过4e-电化学还原到OH-时具有非常优异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RP-LaSr3Co1.5Fe1.5O10-δ显示出更小的电位差(ΔE),最小值为0.91 V,显著小于CP-LSCF (1.01 V)、BSCF (1.04 V)和大多数最新报道的双功能催化剂。本研究为准确制备RP型钙钛矿作为高效、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材料提供了一条有吸引力的途径。

图1. 材料的结构表征:a) XRD patterns and b) magnified zone of (107) and (110) of RP- LaSr3ComFe3-mO10-δ; c) schematic drawing of the RP-LaSr3ComFe3-mO10-δ structure; 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RP-LaSr3Co1.5Fe1.5O10-δ using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图2. 材料的结构表征:a) HRTEM images of RP-LaSr3Fe3O10 and b, c) RP-LaSr3(Co0.5Fe0.5)3O10-δ together with the SAED patterns at zone axes of d) [001], e) [001] and f) , respectively.

图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a) LSV results of the pristine RP-LaSr3Fe3O10-δ and RP-LaSr3(Co0.5Fe0.5)3O10-δ at different rotating speeds in O2-saturated 0.1 M KOH solution; b) LSV results at 1600 rpm; c) Eonset and E1/2 for ORR; d) Electrochemical EIS of RP-LaSr3(Co0.5Fe0.5)3O10-δ, BSCF and CP-LSCF recorded at 0.6766 V.

图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a) K-L plots of RP-LaSr3ComFe3-mO10-δ at 0.3 V; b) transferred electron numbers of RP-LaSr3ComFe3-mO10-δdetermined by K-L plots at 0.3 and 0.4 V; c) Full range polarization curves of RP-LaSr3(Co0.5Fe0.5)3O10-δ, CP-LSCF and BSCF for ORR and OER in O2-saturated 0.1 M KOH between 0.1 V and 1.8 V; d) ∆E between an ORR j of -3 mA cm-2 and an OER j of 10 mA cm-2 of the RP-LaSr3(Co0.5Fe0.5)3O10-δ, CP-LSCF, BSCF and most of the state-of-the-art bifunctional materials listed in the Supporting Information.

图5. 材料性能提升的原因分析:XPS spectra of a) Co 2p (m = 1.0, 1.5 and 2.0) and b) Fe 2p (m = 0.0, 1.0, 1.5 and 2.0).


图6. 材料性能提升的原因分析:XPS spectra of a) O 1s and b) the corresponding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different oxygen species.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CS Catalysis 上,第一作者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刘苏彪(Subiao Liu)博士,通讯作者是骆静利(Jing-Li Luo)教授。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A High-Performance Ruddlesden-Popper Perovskite for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is

Subiao Liu, Chong Sun, Jian Chen, Jing Xiao, Jing-Li Luo*

ACS Catal., 2020, 10, 13437–13444, DOI: 10.1021/acscatal.0c02838


第一作者介绍


刘苏彪(Subiao Liu)博士介绍:2017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探究特定构型材料与功能的构效关系,包括二氧化碳还原、氧还原/析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共产乙烷与电能等领域。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14篇,其中,包括JACS,Angew Chem. Int. Edit., ACS Catal., Nano Energy等国际知名期刊。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阿拉丁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复旦大学
瑞士巴塞尔
KA
南科大
中国医科院
南开
亚琛
中国科技大学
上海交大
中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