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J. Med. Chem.:靶向多巴胺D3受体的新型PCPMA衍生物

J. Med. Chem.:靶向多巴胺D3受体的新型PCPMA衍生物

注:文末有博士后招聘信息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最为重要的药物靶标家族之一,有超过30%的小分子药物均以GPCR为作用靶点(Nat. Rev. Drug Disc., 2017, 16, 829–842)。GPCR超家族由800多个成员组成,其中可能的成药靶点超过300个。这其中,多巴胺受体是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靶点,与精神分裂症、药物成瘾、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相关。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GPCR设计小分子药物,需要克服靶点选择性、血脑屏障透过率等困难,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最近,上海科技大学程建军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上报道了基于苯基环丙基甲胺(phenylcyclopropylmethylamine, PCPMA)骨架的多巴胺D3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PCPMA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骨架,骨架中的环丙烷结构赋予小分子特定的立体构型,从而使分子具有特定的靶点结合力和生物活性。在前期的博后研究中,程建军研究员与合作者发现通过优化苯环上的取代基可以获得对于血清素5-HT2C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和高选择性的小分子化合物(J. Med. Chem., 2015, 58, 1992−2002)。通过系统的药物化学优化,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类药性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在安非他命诱导的高自发活动等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上表现良好的体内活性(J. Med. Chem., 2015, 58, 1992−2002; J. Med. Chem., 2016, 59, 578–591;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7, 42, 2163–2177)。进一步地,部分化合物对于5-HT2C受体表现出偏向性激活的特点,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J. Med. Chem., 2016, 59, 9866−9880; J. Med. Chem., 2018, 61, 9841−9878)。(图1)

图1. 基于PCPMA骨架的5-HT2C激动剂


最近,该课题组基于PCPMA,结合多巴胺D3受体和血清素5-HT2C受体的晶体结构信息,提出可以对PCPMA母核进行衍生化,设计合成bitopic配体,使其对于多巴胺D3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选择性。通过40余个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测试,课题组发现数个对于多巴胺D3受体具有较强亲和力(Ki< 5 nM)和很高选择性的化合物。通过对于环丙烷对映异构体的拆分发现,PCPMA骨架的环丙烷环构型对于化合物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有显著影响,化合物22e同一对对映异构体对于多巴胺D3受体具有相同的亲和力,但一个表现为激动剂((1R,2R)-22e)而另一个为拮抗剂((1S,2S)-22e)。通过分子对接实验,研究团队揭示了不同的环丙烷构型对于化合物整体构象的影响,解释了不同内在活性的分子机制。同时,合作团队还报道了具有部分激动剂活性的化合物((1R,2R)-22q),该化合物除了具有高亲和力和高选择性的优势外,还具有良好的代谢性质,适合作为进一步体内活性研究的候选物(图2)。

图2. 基于PCPMA骨架的多巴胺D3配体


该研究的化学部分工作主要由程建军课题组的博士后谭亮完成,体外药理活性和分子对接实验分别主要由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UNC Chapel Hill)的Xi-Ping Huang博士和iHuman研究所的周庆同博士完成。研究工作得到上海科技大学启动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Bitopic 2-Phenylcyclopropylmethylamine (PCPMA) Derivatives as Selective Dopamine D3 Receptor Ligands

Liang Tan, Qingtong Zhou, Wenzhong Yan, Jian Sun, Alan P. Kozikowski, Suwen Zhao, Xi-Ping Huang, Jianjun Cheng

J. Med. Chem., 2020, DOI: 10.1021/acs.jmedchem.9b01835


程建军研究员简介


程建军,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药学院,获药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药物化学博士学位,师从杨玉社研究员。2010-2013年就职于上海汇伦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任高级研究员、部门经理。2013年-2016年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校区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于2016年3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Med Chem, J Org Chem, Nat Commun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2017年入选上海市高校“青年东方学者”。


程建军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1374

课题组网站

http://chenglab.ihuman.shanghaitech.edu.cn/


博士后招聘信息


程建军课题组目前有2名博士后岗位的空缺,研究方向为靶向新型GPCR的药物化学研究。课题组提供一流的研究平台和经费支持,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诚邀同道加盟。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chengjj@shanghaitech.edu.cn。期待您的加入!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复旦大学
瑞士巴塞尔
KA
南科大
复旦大学
淮北
南开
中国科技大学
上海交大
中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