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迁移重排反应(Sigmatropic Rearrangement)是一种重要的周环反应,也是一种快速构建复杂分子的有效方法。目前,对于活性底物的Sigma迁移反应,其迁移位点的选择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例如,烯丙基叶立德的[2,3]-或[1,2]-迁移反应主要是由底物的位阻与电子效应来决定的(Scheme 1a)。
Scheme 1. [2,3]/[1,2]-迁移重排。图片来源:JACS
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报道可以通过金属催化剂的配体调控来实现单一的[2,3]-或[1,2]-重排反应,原因可能是由于烯丙基叶立德的反应活性较高,同时又缺乏合理的催化剂控制模型。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Uttam K. Tambar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成功实现了铜催化的烯丙基碘和重氮乙酸酯的Sigma迁移重排反应,通过使用不同的配体,可以选择性的得到[2,3]-或者[1,2]-重排产物。(Ligand-Controlled Regiodivergence in the Copper-Catalyzed [2,3]- and [1,2]-Rearrangements of Iodonium Ylides. J. Am. Chem. Soc., 2016, 138, 12073-12076, DOI: 10.1021/jacs.6b08624)
Tambar教授(上左)、本文一作Bin Xu博士(上右)及本文工作。图片来源: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JACS
鉴于碘叶立德的高反应活性,研究小组选择原位制备碘叶立德/重排的策略来研究其区域选择性控制,这样就可以避免叶立德中间体的分离。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的预期产物为α-碘代酯,而目前并没有非常有效的途径来选择性合成该类碘代物。铜和铑(II)催化的碘叶立德的[2,3]-重排反应已有报道,但是在重排反应发生之前时,金属铑(II)与底物倾向于提前发生解离,很难再通过金属铑来控制重排反应的选择性,因此研究小组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金属铜催化剂上。
Table 1. 铜(I)催化的碘叶立德的[2,3]-重排反应条件优化。图片来源:JACS
研究小组首先使用(E)-肉桂基碘1a和重氮乙酸苄酯2a为底物,5 mol%的Cu(MeCN4)PF6作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配体对反应的影响(Table 1)。没有外加配体时,反应收率仅13%,[2,3]-重排产物3a和[1,2]-重排产物4a的比例为61:39(entry 1)。不同的双齿含氮配体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也有天壤之别,最后发现配体使用6 mol% 的L5,可以以69%的收率得到重排产物,3a/4a大于95:5,但是产物3a的非对应选择性却近乎1:1(entry 6)。使用(Z)-肉桂基碘1b,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保持不变,同时收率提高至81%,产物3a的dr值为4:1(entry 7)。最后,通过降低反应温度,使用大位阻的重氮乙酸酯,可以以91%的收率,>95:5的区域选择性得到[2,3]-重排产物3a,dr值为94:6(enty 13)。
Table 2. 铜(I)催化的碘叶立德的[1,2]-重排反应条件优化。图片来源:JACS
紧接着,研究小组又尝试了Cu(MeCN4)PF6和不同的膦配体的催化组合(Table 2),发现三齿配体L11的使用可以促使反应以69%的收率得到重排产物,3a/4a < 5:95,其中4a为单一E式结构(entry 6 );当升高反应温度至45 ˚C,同时使用重氮乙酸叔丁酯2b为底物时,反应可以以92%的收率单一地得到E式[1,2]-重排产物4a(entry 11)。
Table 3. 底物适用范围。图片来源:JACS
接下来,研究小组对底物的实用性进行了考察(Table 3)。研究发现多种官能团,如芳香体系、酰胺、卤素及叠氮等,在两种条件下的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收率可高到96%,以及专一地区域选择性和非对应选择性。该反应还可以实现克级制备(Table 3A)。
研究小组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反应机理。对于[2,3]-和[1,2]-重排反应,作者推测会首先生成Cu(I)关联的碘叶立德中间体7(Scheme 2a)。中间体7可以发生协同的电荷诱导的重排(path a);也可能发生分步的氧化加成/还原消除过程(path b),经过可能的Cu(III)中间体8、9、10。为了验证上述的猜测,研究小组进行了氘代实验(Scheme 2b)。为了避免位阻效应对反应的影响,研究小组使用氘代烯丙基碘11和重氮乙酸叔丁酯2b为底物,分别置于两种反应条件下,结果显示:(1)[2,3]-重排的最佳条件下,[2,3]-重排产物为95%;(2)[1,2]-重排反应条件下,[1,2]-产物为43%。根据上述结果,作者推测,配体L5的σ-配位性较弱,不利于金属Cu(I)发生氧化加成,因此[2,3]-重排可能经历协同的电荷诱导的重排;而配体L11的σ-配位性较强,利于Cu(I)发生氧化加成,因此[1,2]-重排可能经历分步的的氧化加成/还原消除过程(path b)。
Scheme 2. 反应机理研究。图片来源:JACS
总结:
Tambar教授小组通过巧妙地选择金属催化剂以及配体调控,报道了首例催化剂控制的选择性[2,3]-和[1,2]-迁移重排反应,为α-碘代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高效途径。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6b08624
(本文由岐黄柚子茶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