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Acc. Chem. Res.: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Acc. Chem. Res.: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Robert R. Knowles教授可谓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的新星,从2011年至今5年时间已经斩获7篇JACS,另有AngewChem. Sci.ACS Catal.各一篇,数量不可谓多,但是每一篇都是质量上乘、独具特色,将“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PCET)”成熟地应用于有机合成方法学中。近年来,光催化成为了有机合成方法学的一大热门,Acc. Chem. Res.也适时的推出了“光催化专辑”,其中就包括Knowles教授的大作(Synthetic Applications of 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Acc. Chem. Res., 2016, 49, 1546–1556, DOI: 10.1021/acs.accounts.6b00272),该文完整的阐述了该研究小组发展PCET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吧~

图片来源:Princeton University


氢原子转移(Hydrogen atom transfer,HAT)是一种直接生成自由基中间体的基元反应。催化的HAT过程可以分为还原性HAT(底物为H受体)和氧化性HAT(底物为H供体)。目前的报道的方法大多局限于C-H键的直接均裂,其他的如O-H键、N-H键以及π-体系(如酮和亚胺)等的HAT过程,因受到热化学因素限制(thermochemical constraints),仍缺少有效的活化方法。

Figure 1. 传统HAT反应的挑战。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如Figure 1所示,对于还原性HAT过程,常见H供体Mn-H的键离自由能(Bond Dissociation Free Energy,BDFE,该数值反映了化学键均裂的难易程度)均大于50 kcal/mol,HAT目标产物的O-H键离自由能仅16 kcal/mol,这说明产物相对于原料更容易反应;对于氧化性HAT过程,如酰胺的N-H键BDFE为110 kcal/mol作用,而HAT目标产物的BDFE要小于98 kcal/mol,整个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是升高的(约12 kcal/mol),因此属于热力学禁阻。


自然界存在的大量氧化还原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中,电子的转移经常伴随着质子的同步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PCET)。PCET与传统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子和质子可以来自相同或不同的供体,流向相同或不同的受体。从热力学角度分析, HAT的难易程度取决于BDFE的大小,后者与H原子供体的pKa大小及其共轭碱的还原性密切相关,然后事实上这两种因素往往呈现负相关(Figure 2A);对于多位点的PCETs,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James M. Mayer教授提出了新的适用于PCET的热力学图形公式(Figure 2B),并引入“有效键离自由能”(effective BDFE,常标记为“BDFE”)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pKa和还原电势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可以分别调节,使得“BDFE”的可变范围增大,从而实现化学键的选择性活化,如在强、弱C-H键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的活化较强的C-H键(Figure 2C)。

Figure 2.(A)决定BDFE的热力学循环图示;(B)PCET过程的“有效键离自由能”;(C)PCET机理;(D)PCET的动力学优势。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PCET比分步的质子迁移/电子转移过程更具有动力学优势,反应的能垒更低(Figure 2D),因此温和条件下的HAT可能性大大提高。事实上,生物体内的酶正是利用了这种动力学优势,才得以在水相、温和条件下发挥高效催化活性,从而保障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还原性PCET催化


苯乙酮的还原电势约为-2.48V(vs Fc),且羰自由基的O-H键的BDFE仅为26 kcal/mol,这说明了传统的H自由基对羰基的加成反应几乎不可行。Knowles教授设想利用光催化剂/布朗斯特酸的组合来实现还原性PCET,生成羰自由基(ketyl radical),进而发生分子内羰基和α,β-不饱和酯的还原偶联反应,其中二氢吡啶(Hantzch Ester)为最终的H原子供体(Figure 3)。

Figure 3. 羰基-烯烃的还原偶联反应机理。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Knowles研究小组首先利用Mayer公式计算了系列还原态光催化剂/酸组合的“BDFE”,并在实验中验证了:(1)当“BDFE”明显高于羰自由基O-H的BDFE(26 kcal/mol)时(>33 kcal/mol),没有产物生成:(2)当“BDFE”接近或小于26 kcal/mol时,反应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率(Table 1)。接下来的底物适用性考察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收率普遍在70%,甚至80%以上。

Table 1. 反应效率与“BDFE”的相关性。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基于布朗斯特酸在上述反应中的重要作用,Knowles小组尝试将手性磷酸引入到类似的羰基-亚胺的还原偶联反应中,成功实现了不对称PCET催化(Figure 4)。

Figure 4. 基于还原性PCET的不对称氮杂-频哪醇环化反应。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氧化性PCET催化


酰胺氮自由基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一般通过N-X键(如N-Cl、N-O键等)的均裂或者强氧化剂对酰胺N-H键的单电子氧化来实现,因为酰胺N-H键具有过高的BDFE(~100-110 kcal/mol),目前尚未实现其直接HAT(Figure 5)。

Figure 5. 酰胺氮自由基的生成途径。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Knowles研究小组设计了如Figure 6所示的烯烃分子内碳胺化:利用光催化剂(即氧化剂)/布朗斯特碱的组合来调节“BDFE”,实现对酰胺N-H键的均裂活化,生成的氮自由基优先发生分子内的加成反应,生成稳定的叔碳自由基,再进一步与贫电子烯烃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羰基α-自由基11,可以被还原态的光催化剂还原为负离子中间体,经过质子化得到产物12

Figure 6. 分子内烯烃碳胺化反应机理。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研究小组在实验中验证了PCET对该反应具有适用性:(1)当“BDFE”远小于酰胺N-H键的BDFE(~98 kcal/mol)时,反应基本不发生;(2)当“BDFE”大于98 kcal/mol时,反应可以稳定的得到烯烃碳胺化产物。最佳条件下的底物适用性考察也显示了氧化性PCET对不同酰胺N-H键活化的强大之处,均能以优异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Figure 7)。

Figure 7. 分子内烯烃碳胺化反应的底物适用性。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接下来研究小组考虑发展烯烃氢胺化反应的可行性。理论上,在生成如Figure 6所示的烷基自由基中间体10后,需要额外的H原子供体才能完成催化循环。然而,通常H原子供体的BDFE较小,因此能否选择性的活化酰胺N-H键而非H原子供体成了最大的挑战。Knowles研究小组筛选了系列常用的H原子供体,最后发现20 mol%的苯硫酚可以很好的促进氢胺化产物的生成(Figure 8)。

Figure 8. 分子内烯烃氢胺化反应的底物适用性。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苯硫酚S-H键的BDFE仅79 kcal/cal,且已有报道其可以参与的氧化性PCET过程,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浓度组分(酰胺底物、磷酸铵和苯硫酚)对Ir催化剂的发光淬灭实验,发现苯硫酚的存在与否对淬灭实验没有影响。进一步的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CH2Cl2中,酰胺-磷酸根复合物的BDFE要比苯硫酚-磷酸根复合物的BDFE低5.2 kcal/mol,因而N-H键优先被活化(Figure 9)。

Figure 9. 氢胺化反应选择性的起源。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键弱化催化


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金属配合物往往对不同的化学键(C-H键、O-H键、N-H键等)具有一定的弱化作用(Figure 10A)。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University of Granada)的Juan. M. Cuerva教授和德国波恩大学的Gansauer教授等报道,Cp2TiCl可以极大的弱化水分子的O-H键(键能降低约60 kcal/mol),Knowles研究小组受此启发,设想将TiIII配合物的弱化作用引入酰胺N-H的活化,以期实现其“温和均裂”(Figure 10B),同时生成TiIV-氮杂烯醇化物,可以作为亲核试剂与亲电试剂(如贫电子烯烃)发生反应,得到氢胺化产物(Figure 11)。

Figure 10. 络合作用带来的键弱化效应。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Figure 11. Ti/TEMPO共催化的分子内共轭胺化反应机理。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研究小组使用TEMPO作为H受体,尝试了Cp2TiCl和(t-BuCp)2TiCl,并没有得到目标产物,可能的原因是TEMPO本身可以和TiIII形成络合物,尽管Ti-O较弱(BDFE仅25 kcal/mol),仍会使催化剂失活。当使用大位阻的Cp*2TiCl和TEPMO联合催化(Ti-O键能~2 kcal/mol)时,可以以98%的收率得到氢胺化产物(Table 2)。

Table 2. 共轭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结语:

Knowles研究小组从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中获得启发,将光催化与协同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结合起来,实现了羰基和酰胺N-H键的温和活化,可以与不同的试剂发生高效偶联反应。而上述研究结果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方法学本身,更重要的是反应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考虑如何解决化学难题的思维方式,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ccounts.6b00272


(本文由岐黄柚子茶供稿)


X-MOL催化领域学术讨论QQ群(210645329

X-MOL有机领域学术讨论QQ群(450043083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浙大
日本
北大
岭南大学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北京大学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