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Science:“发挥余热”,请认准量子隧穿

Science:“发挥余热”,请认准量子隧穿

我们在中学时就学过,热传递通常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去年Nature有篇论文,提出可能存在第四种方式——量子涨落 [1])。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到工业生产中的大型设备,工作中都会产生多余热量,这些热量大多以辐射的方式(比如红外线)散发到了周围环境中。手机发热还好说,挺多有点烫手,但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废热,白白耗散掉不是太可惜了吗?有没有好的方法,将这些热量收集起来再利用,从而好好地“发挥余热”呢?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Paul S. Davids等人近日在Science 杂志发表文章,将隧道二极管(Tunnel diode)应用于热光伏(thermophotovoltaic,TPV)发电系统,可以将中温(100-400 °C)热源辐射的热量转换为电能。他们设计的这种双极光栅耦合互补金属氧化物硅(CMOS)隧道二极管,解决了现有TPV装置在中温条件下的使用局限问题。实验数据表明,对于从350 °C中温热源辐射的热量,他们的性能最优设备的电功率密度为61 μW/cm2,转换效率接近现有TPV转换效率。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器件的工作原理。

双极光栅耦合隧道二极管模型示意图。图片来源:Science


TPV发电其实并不算是一个新技术。早在1956年,Aigrain就提出了这一概念,同年,H. H. Kolm在林肯实验室首先制备出了TPV器件 [2,3]。在以往的报道中,TPV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类似,半导体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随后电子-空穴分离,产生开路电压。所不同的是,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来源是表面温度约6000 K太阳,其发射光谱可以类比成该温度下的黑体辐射,而废热远远达不到这个温度,现有TPV发电系统工作温度范围在1000-2000 K。

装置测试系统。图片来源:Science


在工业生产中,高温装置(1000 ~ 2000 K)向外辐射热量的波长在1.4 μm到3.0 μm之间,对应的半导体带隙应在0.43 eV到0.86 eV之间,因此需要选择窄带隙半导体(比如GaSb)。不过,大部分废热来源的温度没有这么高。中温区域(100-400 °C)的热源,辐射红外光的波长更长(7-12 μm)。因此,用更窄带隙的半导体捕捉低能光子产生电流变得十分困难。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研究者选择利用隧道二极管。在量子力学中,无论粒子的能量高低,只要势垒的能量不是无穷高,厚度也不是无穷厚,粒子就有概率穿过势垒,这就是所谓的“量子隧道效应”。利用这一效应设计器件,就可能捕捉100-400 °C之间热源辐射出的低能光子,实现中温条件下高效的热光伏转换。双极光栅耦合隧道二极管TPV器件如下图所示,隧穿栅电极下方的叉指式双极pn结阵列作为电荷泵,将电子从p型区移动到n型阱。在光场的半个周期后,CMOS的两个隧道结产生反向偏压,这与传统P-N结中的光伏转换类似。所不同的是,器件电流不再符合经典的平方律模型,而是由两个CMOS隧道二极管中的超快光子辅助隧穿及随后的电荷泵浦决定。

光栅耦合双极隧道二极管TPV器件结构。图片来源:Science


随后,研究者建立了光子辅助隧穿产生的光电流模型,并利用双极光栅耦合隧穿器件进行实验验证。器件与热源相距~2 mm,有效面积约为60 μm × 60 μm,光栅间距为3.0 μm。实验中,器件2(氧化层厚度~3.5 nm)在350 ℃热源下,最高功率密度为61 μW/cm-2,比以往数据高了104~105数量级(比如,之前有文献报道,器件功率密度为8 nW/cm-2[4];转换效率为0.4%,这与之前文献报道的较高温度(1000 ~ 2000 K )下的TPV器件转换效率相当。

器件发电性能测试。图片来源:Science


“我们认为通过优化工艺,器件的转化效率可以提升至4%,这就有可能与现有的热电技术进行竞争了”,Paul Davids说,“当然,这一技术并不能用于并网发电,但利用发动机废热给电子设备供能还是没有问题的”。[5]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from moderate-temperature radiative thermal sources

Paul S. Davids*, Jared Kirsch, Andrew Starbuck, Robert Jarecki, Joshua Shank, David Peters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ba2089


参考文献

1. Fong, K.Y., Li, H., Zhao, R. et al. Phonon heat transfer across a vacuum through quantum fluctuations. Nature, 2019, 576, 243-247. DOI: 10.1038/s41586-019-1800-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800-4

2. Aigrain P. Thermophotovoltaic conversion of radiant energy; unpublished lecture series at MIT, 1956.

3. Coutts T. J., A review of progress in thermophotovoltaic generation of electricity.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999, 3, 77-184. DOI: 10.1016/s1364-0321(98)00021-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4032198000215?via%3Dihub

4. Shank J., Kadlec E. A., Jarecki R. L. et al. Power generation from a radiative thermal source using a large-area infrared rectenna. Phys. Rev. Appl., 2018, 9, 054040. DOI: 10.1103/PhysRevApplied.9.054040

https://journals.aps.org/prapplied/abstract/10.1103/PhysRevApplied.9.054040

5. Science Podcast: Brickmaking bacteria and solar cells that turn ‘waste’ heat into electricity

https://www.sciencemag.org/sites/default/files/SciencePodcast_200221.pdf


(本文由小希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上海交大
多伦多
新加坡
上海师范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