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酸广泛存在于糖蛋白及糖脂,在细胞相互作用、病原体—宿主识别中起关键作用。唾液酸中,N-乙酰神经酰胺(Neu5Ac)在自然界中通过α-(2,3),α-(2,6)糖苷键与半乳糖或半乳糖胺相连,或通过α-(2,8),α-(2,9),或交替的α-(2,8)/α-(2,9)糖苷键同聚。其中肿瘤相关糖抗原 STn、GM2、GM3、GD2和GD3分子中都含有α-唾液酸片段。由于羧基的吸电子特性、季碳的异头位中心及3-位羟基的缺失使立体选择性地唾液酸化十分困难。传统方法,包括替换异头位的离去基团,引入新保护基,调控C-5氨基的电子效应等,存在底物适用性窄、选择性对温度敏感等缺点。
近日,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孙建松研究员(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在唾液酸C-1引入2-吡啶甲基导向基实现了唾液酸糖苷键的高效立体选择性构建,作者通过实验及理论计算明确了反应机理并首次确证了唾液酸1-位吸电子取代基对糖苷化立体选择性的影响。该方法具有底物普适性好,适用于唾液酸类化合物的多样化合成,对温度高度不敏感,可应用于复杂唾液酸类化合物合成,以及便于唾液酸类化合物大量合成等优点。作者随后将此唾液酸化方法与之前发展的MPEP糖苷化方法结合,通过“latent—active”策略实现了I型和II型天线分子四糖的合成。
图 1. 该方法的底物拓展
图 2. 反应机理研究
图3. 具有合适保护基的I,II型四糖天线分子的合成
本文第一作者是16级硕士研究生陈健,通讯作者是孙建松研究员和R. R. Schmidt教授。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1-Picolinyl-5-azido Thiosialosides: Versatile Donors for the Stere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Sialyl Linkages
Jian Chen, Thomas Hansen, Dr. Qing-Ju Zhang, De-Yong Liu, Yao Sun, Hao Yan, Jeroen D. C. Codée, Richard R. Schmidt, Jian-Song Sun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7000-17008, DOI: 10.1002/anie.201909177
导师介绍
孙建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糖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俞飚研究员、韩秀文研究员)。2006在洪堡奖学金的资助下赴德国Konstanz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R. R. Schmidt教授)。2007.12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硕导。2014.10加入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在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主要从事新型糖苷化方法、复杂活性天然糖缀合物及糖类药物合成研究。
孙建松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0478
课题组链接
http://www.escience.cn/people/sunjiansong/index.html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