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实验结合理论阐释氧化铁的晶相效应在低温活化分子氧催化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结合理论阐释氧化铁的晶相效应在低温活化分子氧催化反应中的作用

铁是一种公认的明星金属,不仅由于它在地壳中储量丰富,更因为它具有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作为人体必需元素之一,铁物种主要以离子形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并起到输送氧气的作用。然而,在工业应用中,铁基催化剂传输和活化氧的能力并不理想,通常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这限制了其在温和条件(<100℃,1atm)下需氧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尤其是一些热稳定低的医药中间体的合成。


最近,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刘钢教授实验团队与吉林大学唐敖庆研究所白福全教授理论计算团队密切合作,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细致研究了几种不同晶相氧化铁(Fe3O4、α-Fe2O3和γ-Fe2O3低温活化分子氧的能力。该工作以催化醇与胺氧化耦合制亚胺反应为目标反应,其中目标产物亚胺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有机物,广泛用于生物、农业和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或反应中间体。以分子氧为氧源,通过醇和胺的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亚胺,副产物只有水,是一种原子经济性高且绿色环保的合成路线,而分子氧的活化是该催化过程的关键步骤。该工作所获得的结果不仅具有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人们从晶相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角度对铁基催化剂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可以对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Fig. 1 SEM images of (A) α-Fe2O3, (B) Fe3O4, (C) γ-Fe2O3; (D) XRD patterns, (E) FT-IR spectra, (F) Raman spectra of different iron oxides catalysts and (G) 57Fe Müssbauer spectra of γ-Fe2O3 particles.


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Fe3O4和γ-Fe2O3催化剂主要由15-23 nm的纳米粒子聚集而成,而α-Fe2O3的粒子尺寸要大一些,主要集中在22-35nm。另外,实验过程中选用一系列表征手段(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以及拉曼光谱等)对不同晶相氧化铁催化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穆斯堡尔谱对γ-Fe2O3催化剂进行了最终确认。

Fig. 2 (A) Time dependence of imine formation from oxidative coupling of benzyl alcohol and aniline over iron oxides catalysts. (B) Magnetic hysteresis loop of the synthesized γ-Fe2O3 catalyst. (C) Leaching experiment of γ-Fe2O3 by continuing the reaction after filtration of the catalyst (the red line indicates the imine yield after removing the catalysts). (d) Reusability of γ-Fe2O3 in imine synthesis process.


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于Fe3O4和α-Fe2O3催化剂,γ-Fe2O3催化剂表明出明显的优势:在80℃条件下反应8h即可实现91.3%的亚胺收率(亚胺选择性≥99%)。在相同反应条件下,γ-Fe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大幅高于一系列金属氧化催化剂(如Co3O4、CeO2、CuO等)。热过滤实验和循环反应试验表明,通过外加磁铁即可实现γ-Fe2O3催化剂的高效回收和多次循环使用。此外,γ-Fe2O3催化剂还可以用于催化一系列醇与胺的氧化耦合反应并可以高选择性的得到亚胺产物(见原文)。控制实验结果表明,γ-Fe2O3催化剂具有温和条件下活化分子氧的能力。其不仅能在温和条件下高效活化分子氧用于醇的氧化生成醛,还可以高效催化醛与胺的耦合反应,从而表现出优异催化活性。

Fig. 3 (A) 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 (air or N2)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γ-Fe2O3 catalyst in imine synthesis. (B) Time dependence of imine synthesis by oxidative coupling of benzyl alcohol and aniline over γ-Fe2O3 catalyst. (C) Time dependences of imine formation by coupling of benzaldehyde and aniline with and without γ-Fe2O3 catalyst.


Fig. 4 Optimized configurations of O2 adsorption on the facets of (A) α-Fe2O3 {001}, (B) Fe3O4 {111} and (C) γ-Fe2O3 {111}. The purple and pink color represents Fe and O atoms, respectively. O4 and O5 represent adsorbed oxygen molecules. To explicitness, the symmetrical portion of the bottom slab is not shown.


Fig. 5 Partial density of states (PDOS) for (A) α-Fe2O3 {001} clean surface, (B) Fe3O4 {111} clean surface, (C) γ-Fe2O3 {111} clean surface, (D) O2adsorption on α-Fe2O3 {001} surface, (E) O2 adsorption on Fe3O4 {111} surface and (F) O2 adsorption on γ-Fe2O3 {111} surface. Fe is an iron atom in the surface adsorption site and O represents oxygen atoms around the surface adsorption site (O3, O4, and O5). Dashed vertical lines marks the position of the Fermi level and the Fermi level is set to 0 eV.


理论模拟计算(DFT)结果表明,氧分子在三种氧化铁上的吸附能(Eabs)遵循γ-Fe2O3(-4.3 eV)> Fe3O4(-1.84 eV)> α-Fe2O3(-1.58 eV)。与α-Fe2O3表面主要形成Fe-O4的吸附构型不同,γ-Fe2O3表面更有利于形成相同的Fe-O键。此外,γ-Fe2O3催化剂表面吸附氧O-O的键长为1.41Å,该距离明显长于O2-(1.33Å)甚至接近于O22-(1.49Å)和H2O2(1.48Å),表明γ-Fe2O3催化剂具有更强的氧化还原性能。态密度结果表明,吸附分子氧后三种氧化铁的带宽都有所降低,说明Fe和吸附氧之间存在电荷转移。需要强调的是,与α-Fe2O3和Fe3O4不同,γ-Fe2O3表面吸附氧的O1s谱在-2eV到-7eV之间出现三个明显的尖峰,表明γ-Fe2O3具有更强的分子氧活化能力。Bader电荷结果表明,吸附氧分子使γ-Fe2O3催化剂中晶格O的电荷明显减少,同时Fe位点和吸附氧的电荷明显增加,表明γ-Fe2O3更容易将电子转移到吸附态氧,这应该是γ-Fe2O3催化剂可以高效活化分子氧并用于亚胺合成的原因。


Table 1 Bader charges on Fe, O and adsorbed O atoms in different iron oxides.


刘钢教授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温和条件下分子氧活化催化剂研究,通过调控氧化铁尺寸以及界面相互作用,先后开发了多种氧化铁基催化剂Chem. Commun., 2014, 50, 2965;Catal. Sci. & Technol., 2015, 5, 3097;ChemCatChem, 2016, 8, 805;Chem. Commun., 2016, 52, 13495;Chin J. Catal., 2016, 37, 1451)并用于醇类氧化或醇胺耦合过程。本工作是在前期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与α-Fe2O3和Fe3O4相比,γ-Fe2O3具有特殊反尖晶石结构以及富含阳离子缺陷特征。这种特殊的结构使γ-Fe2O3表面Fe原子更易于吸附和捕捉分子氧,同时通过将晶格氧和铁中心的电子转移到吸附氧从而形成O2-或O22-物种并增强其催化氧化能力。这项工作从分子层面揭露了氧化铁晶相结构对其分子氧活化以及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将为用于分子氧活化相关反应的其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关论文与2019年8月份发表在催化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刘钢教授和白福全教授,文章第一作者为耿龙龙博士(现任职于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菅薇博士。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Crystal phase effect of iron oxides on the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alcohols and amin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Longlong Geng, Wei Jian, Pei Jing, Wenxiang Zhang, Wenfu Yan, Fu-Quan Bai, Gang Liu

J. Catal., 2019, 377, 145-152, DOI: 10.1016/j.jcat.2019.06.018


导师简介


刘钢,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温催化氧化、能源与环境光催化等,在Appl. Catal. B: Environ.、J. Catal.、J. Mater. Chem. A、ACS. Appl. Mater. & Int.、Chem. Commun.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已获得转化应用。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0928


白福全,吉林大学教授。2009年吉林大学博士学位,京都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和凝聚态体系电子结构计算,光电转换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和非绝热动力学过程模拟。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1111购书享好礼-信息流
动物学生物学
心理学Q1期刊
编辑润色服务全线九折优惠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英语语言编辑 翻译加编辑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遥感数据采集
数字地球
开学添书香,满额有好礼
加速出版服务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环境管理资源效率浪费最小化
先进材料生物材料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转化老年科学”.正在征稿
化学工程
wiley你是哪种学术人格
细胞生物学
100+材料学期刊
人工智能新刊
图书出版流程
征集眼内治疗给药新技术
英语语言编辑服务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中科院
多伦多
上海纽约
加州大学
加州大学
上海交大
谢作伟
东北师范
北京大学
新加坡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