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团队提出基于类液态材料的热电器件设计新准则

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团队提出基于类液态材料的热电器件设计新准则

先进热电转换技术在半导体制冷、工业余热和汽车尾气废热发电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长期以来,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晶态化合物。201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热电团队通过在固态材料中引入具有“类液态”特征的离子以弱化甚至消减部分横波声子振动模式 (Nat. Mater., 2012),发现了一大类具有“声子液体-电子晶体”特征的新型高性能类液态热电材料体系。上硅所热电团队进一步研究和解析了类液态材料中可移动离子在外场作用下的迁移和析出机理,提出了材料能否稳定使用的热力学判据 (Nat. Commun., 2012)。


高性能热电材料是先进热电转换技术的前提和基础,而高效热电器件则是其走向应用的核心和关键。对传统热电材料而言,器件的开发和研究通常仅需通过结构尺寸和界面的设计与优化来实现最大能量转换效率/最大输出功率等。然而,对类液态材料而言,可移动的类液态离子对热电器件的服役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器件的设计和集成制造还必须对服役稳定性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以同时获得高能量转换效率/输出功率和服役稳定性。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研究员、陈立东研究员、仇鹏飞副研究员与美国西北大学G. Jeffrey Snyder教授合作,超越了传统热电器件的设计思路与方案,提出了基于类液态材料的热电器件设计新准则,即通过器件结构尺寸和界面的优化同时实现高能量转换效率和服役稳定性,并成功将该准则应用于Cu2Se和Cu1.97S类液态材料热电器件的研制,获得了兼具高能量转换效率(9.1%)和高服役稳定性的新型热电器件。

图1 (a) Cu2Se/Yb0.3Co4Sb12热电器件结构示意图;(b) 代表性类液态热电材料的热电优值;(c) Cu2Se/Yb0.3Co4Sb12热电器件实物图;(d) Cu2Se/Yb0.3Co4Sb12热电器件能量转换效率和长时间恒温老化下的输出功率变化。


研究发现,Cu2Se在不同的温差下均具有较大的临界电压(~0.05V),而Cu1.97S则具有较小的临界电压,在275K的温差下仅为~0.01V。类液态材料承载的电压与p型热电臂和n型热电臂横截面积之比(Ap/An)直接相关。假设类液态材料为p型,如果Ap/An越大,类液态材料承载的电压将越小,器件的稳定性也将越好。


基于上述模型和机理,该研究团队设计了两种类液态材料热电器件,其中p型热电臂分别选取经典的类液态材料Cu2Se和Cu1.97S,n型热电臂选取传统的Yb0.3Co4Sb12填充方钴矿。在200 K温差时,不同Ap/An情况下Cu1.97S上承载的电压均已超过临界电压值,材料与器件均不稳定。但对Cu2Se而言,若Ap/An大于4,在675 K的温差下材料与器件均保持稳定。同时,三维拓扑结构模拟表明Cu2Se/Yb0.3Co4Sb12热电器件达到理论最高效率90%需要Ap/An的范围为2-8。因此,当Ap/An的范围为4-8时,将会同时获得高服役稳定性和高能量转换效率。研究团队在实验上制备了Cu2Se/Yb0.3Co4Sb12热电器件。测试结果表明,在温差680 K时,其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1%,远高于SiGe基和half-Heusler基高温热电器件。当温差为520 K时,器件的性能在长时间恒温老化后未出现明显衰减。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表明该研究提出的热电器件设计新准则可很好的应用于新型类液态热电材料的器件研究和制备。

图2 (a) Cu2Se/Yb0.3Co4Sb12热电器件和 (b) Cu1.97S/Yb0.3Co4Sb12热电器件在不同温差下类液态材料上承载的电压(Va)与临界电压(Vc)的比较。(c) 热电器件的理论最大能量转换效率(ηmax)与p型热电臂和n型热电臂横截面积之比(Ap/An)的关系。(d) 温差675 K下,VaηmaxAp/An三者之间的关系。黄色平面所示区域为Va = Vc的临界情况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le 杂志。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的资助和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High-Efficiency and Stable Thermoelectric Module Based on Liquid-Like Materials

Pengfei Qiu, Tao Mao, Zhongfu Huang, Xugui Xia, Jincheng Liao, Matthias T. Agne, Ming Gu, Qihao Zhang, Dudi Ren, Shengqiang Bai, Xun Shi, G. Jeffrey Snyder, Lidong Chen

Joule, 2019, 3, 1538-1548, DOI: 10.1016/j.joule.2019.04.010


史迅教授简介


史迅,男,1976年7月生,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05年毕业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11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10月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R&D进行热电材料研究工作;2010年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进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承担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以及上海市科委等多项国家与地方科研项目,获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和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史迅主要从事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研究,在Nat. Mater.、Adv. Mater.、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 等SCI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他人引用23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三,2013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三,2012年)、国际热电学会2010年度青年科学家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2012年)、上海市科技系统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上海市长宁区优秀青年标兵(2013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等奖励和荣誉。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6271


陈立东教授简介


陈立东,男,1960年生,198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1984年10月赴日本留学,1990年4月获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RIKEN株式会社(Chief Engineer)、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特别研究员)、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助手,副教授)任职和工作;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资助进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年获得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奖,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热电科学院院士,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联合主编、《无机材料学报》执行主编。


陈立东研究员长期从事热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围绕电-热协同输运的关键科学问题,系统研究了微观结构与电热输运性质的关系以及结构调控机制,发展了新一代高性能的热电材料;系统开展了器件设计与集成技术的研究,成功研制了碲化铋、方钴矿、锗硅合金热电器件以及级联器件,最大转换效率达到12%,并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性能热电器件成功研制多种特种电源技术;2013年至今,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科技部973计划、上海市重大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项目等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任务,在Nat. Mater.、Nat. Commun.、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Funct. Mater.、Chem. Commun.、J. Mater. Chem. (A/C)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16篇;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4次,其中4次大会报告;获中国发明专利40项,获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专利9项;主要成果为先后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热电材料的多尺度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排名第一)、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热电材料快速制备与高效器件集成制造技术及应用,排名第四)。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6213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大连
德国
多伦多
西安科技
多伦多
新加坡
浙江大学
中科院
新加坡
澳门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