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体系材料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荧光量子产率高、色域覆盖范围广以及发光纯度高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目前基于钙钛矿量子点材料的红、绿、蓝光发光二极管(LED)已可成功制备,在发光亮度、色纯度和能耗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有望应用于大尺寸超清显示和高端照明等领域。但迄今为止,CsPbX3钙钛矿量子点的稳定性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也是限制钙钛矿基发光器件走向应用的关键。
图1:(a)Na+掺杂CsPbBr3量子点的制备过程示意图;(b)Na+掺杂CsPbBr3量子点溶液在紫外灯照射下的照片;(c)白光LED器件在9 mA电流下的发光照片;(d)白光LED器件的色坐标图;(e)白光LED器件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包覆策略,郑州大学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史志锋副教授(点击查看介绍)等人基于室温溶液技术进行了碱金属掺杂,成功地实现了金属钠离子在CsPbX3钙钛矿量子点中的替位掺杂,在增强材料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材料的荧光量子效率。理论上,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NaPb缺陷具有相对较低的形成能,同时NaPb缺陷的产生增加了材料的光学带隙,并大幅提升了卤素阴离子在晶格中的扩散势垒,对材料的稳定性改善是有利的。实验上,当Na/Pb原子比例为0.027时,材料的发光峰由530 nm蓝移至505 nm,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荧光量子产率从最初的44%增加至86%;此外,CsPbBr3:Na钙钛矿量子点的抗紫外光、水以及热稳定较CsPbBr3量子点大幅提升,连续经过七个加热/冷却(20−120℃)循环测试后,CsPbBr3:Na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效率几乎可以维持。进一步,通过与商用红光荧光粉混合构建了白光LED,器件展现出优良的工作稳定性,在未封装情况下、连续工作500小时后,器件的发光效率可维持在最初值的85%以上,较未封装的器件(30%)有了大幅的提升。上述研究成果为CsPbX3钙钛矿量子点的稳定性提升研究及器件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 上,并被选为该期的杂志封面(Cover)。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郑州大学的博士生李森,通讯作者为郑州大学的史志锋副教授和李新建教授,理论部分的工作由杨东问讲师指导完成。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Sodium Doping-Enhanced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CsPbBr3 Nanocrystals for White Light-Emitting Device
Sen Li, Zhifeng Shi, Fei Zhang, Lintao Wang, Zhuangzhuang Ma, Dongwen Yang, Zhiqiang Yao, Di Wu, Ting-Ting Xu, Yongtao Tian, Yuantao Zhang, Chongxin Shan, Xin Jian Li
Chem. Mater., 2019, 11, 3917−3928, DOI: 10.1021/acs.chemmater.8b05362
史志锋博士简介
史志锋,男,1987年生。2015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5年8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为新型钙钛矿基光电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和激光器等。在Nano Letter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以及Chemistry of Material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已发表SCI学术论文81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40篇,包括中科院一区论文19篇,“高被引论文”2篇,并有7篇SCI文章被选为杂志封面,合著英文专著2部(章节),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6项。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9572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