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火山图的电势依赖性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火山图的电势依赖性

注:文末有本文作者科研思路分析


1839年,Christian Schönbein发现了燃料电池现象,后来William Grove发明了燃料电池组。近两个世纪后,道路上的燃料电池汽车仍然寥寥。究其根源,贵金属催化剂带来的高成本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活性更高、性能更稳定、价格更低的催化剂材料。起初,人们依赖实验试错。近期,人们借助理论工具理性设计,缩短了材料开发的周期,提高了效率。


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就是吸附能-活性关系图。理论计算发现,吸附能-催化活性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形如一个火山,所以被称为“火山图”。如图 1所示,各催化剂根据其吸附能的大小和活性的高低,分落在珠穆朗玛峰的不同位置上。将催化剂置于理论预测的火山图的顶点,是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传统的催化剂Pt(111)坐落在顶点的左侧,也就是说Pt(111)对中间产物的吸附过强;人们为了降低吸附强度,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说向Pt中加入Ni,得到接近火山图顶点的Pt3Ni(111)。

图1 吸附能-活性火山图


然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是,计算火山图时所用的电极电位是0.9 VRHE,而实际燃料电池的工作电位却低于0.8 VRHE那么,火山图中的催化剂活性顺序,在低于0.8 VRHE时,是否会改变呢?如果火山曲线顶点的催化剂,在实际工作电位下不是最佳的,那人们的努力,似乎用错了方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探讨火山图的成因,以及其对电势的依赖性。


张宇凡等人的理论工作回答了上述问题。他们建立了铂金表面氧还原反应微观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反应速率表达式,如公式(1)所示。反应速率的倒数是六项“电阻”的加和,在某一条件下,六项中的一项远远高于其他五项,速率完全由这一项控制,他们将此项命名为“速率控制项”。由于速控项可能是由多个反应步骤共同决定的,所以其不同于传统的“速率控制步骤”概念。他们通过各速控项对吸附能的依懒性,解释了火山图的成因;进而,他们证明了各催化剂活性顺序(即火山图)对电极电位的依赖性(见表1)。


在六项电阻中,只有随吸附能的增加而上升,其余各项均随吸附能的上升而下降。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为速控项的时候,火山图曲线才有可能下降。图2(a)给出了0.5 V、0.7 V与0.9 V下各电阻随吸附能的变化曲线,在吸附能增加到某一值时,成为速控项,这一吸附能值恰恰对应图2(b)上图中各电极电位下火山图的顶点。在文章中,他们将此规律总结成一个简练的数学表达式,从数学上精确解释了火山图的成因。


从图2(b)中还可以看出,随着电极电位降低,最佳催化剂的吸附能负移。这就意味着,传统火山图中最佳催化剂在实际工作情况下不是最好的。在传统火山图中吸附偏强的催化剂,在低电位下反而性能更好。将此规律画成等高线图,如图3所示。


表1. 速率表达式中各项对吸附能和电极电位的依赖关系。

注:表中各数均出现在指数项上,并省略了一些系数。


图2. (a)各“电阻”阻值-吸附能图;(b)不同电极电位下纯催化剂和担载催化剂的火山图。


图3. 活性-电极电位-吸附能等高线火山图。


除此之外,张宇凡等人对催化剂-载体体系建模,研究了催化剂-载体静电相互作用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他们指出,调控载体的静电学性质(如表面荷电量、零电荷电位等)可以通过双电层影响铂金表面氢离子浓度分布,从而调控铂金反应活性,为通过催化剂-载体相互作用调控反应活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这一工作近期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上,第一作者是张宇凡,目前为亚琛工大的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是黄俊(文章发表时任职于中南大学,现已离职)。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Potential-Dependent Volcano Plot for Oxygen Reduction: Mathematical Origin and Implications for Catalyst Design

Yufan Zhang, Jianbo Zhang, Jun Huang*

J. Phys. Chem. Lett., 2019, 10, 7037-7043, DOI: 10.1021/acs.jpclett.9b02436


导师介绍

黄俊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55407


科研思路分析


Q:这项研究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A:0.9 V是表征材料活性的一个惯用的电压,为的是消除物质传输的影响,所以计算火山图时用到的也是0.9 V。然而,燃料电池汽车实际工作时,电压低于0.8 V。两电压间的差异是人们经常忽略的,而这个电压差是否会引起火山图催化活性顺序的改变,是本工作要搞清楚的内容。


Q:这项研究会对学术界或产业界有什么意义?

A:如同本工作指出的,不同电压下,催化剂的活性顺序是不同的。因此,研究人员应该着重于燃料电池工作电压下最佳催化剂的开发,才能避免南辕北辙。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上海交大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爱尔兰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