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锗酸锌纳米颗粒与超薄碳三氮四纳米片层的智能杂化:协同储锂作用与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锗酸锌纳米颗粒与超薄碳三氮四纳米片层的智能杂化:协同储锂作用与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华北电力大学李美成教授首次利用低温溶液法将锗酸锌(Zn2GeO4)纳米颗粒原位嵌入超薄碳三氮四(g-C3N4)纳米片层中,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且详细论证了此杂化负极材料中锗酸锌纳米颗粒与超薄g-C3N4之间的协同储锂作用。

这一想法来源于掺氮石墨烯。大量研究表明对石墨烯进行掺氮处理会引入大量氮空位,有利于锂离子存储量的大大提升。然而,掺氮石墨烯的制备涉及高温过程,强酸强氧化剂,耗费大量的能源与成本,不利于工业化。石墨状的碳三氮四(g-C3N4)本身就含有大量氮空位,且容易大批量制备,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储锂材料。但碳三氮四层状材料容易团聚堆叠,无充分暴露的氮空位,锂离子嵌入时容易破坏此材料的晶型与结构,此时的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大。当合理构建锗酸锌纳米颗粒与超薄碳三氮四纳米片层的杂化结构后,原位生长的锗酸锌纳米颗粒能够隔离超薄碳三氮四纳米片层,起到防止再堆叠、拓宽层间距、充分暴露氮空位的作用,为锂离子的存储与传输提供额外的路径;同时,碳三氮四薄层缓解颗粒膨胀应力,抑制不稳定SEI膜的形成,最终得到高度可逆的锂离子存储效果。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Adv. Funct. Mater.》(Adv. Funct. Mater.2015, DOI: 10.1002/adfm.201502938)上。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resolve/doi?DOI=10.1002%2Fadfm.201502938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临床期刊 100+
世界读书日助力阅读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澳大利亚
上海交大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广州
德国
北大
哈尔滨
瑞典
瑞典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