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获“奇点网”授权转载,版权归“奇点网”所有,任何转载需获得“奇点网”授权。
听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个国庆谁中枪了?奇点糕在家嘛,基本吃了睡睡了吃,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诡异的是上秤却瘦了三斤多……这要是再休几个长假,估计都能瘦出腹肌了。
瘦点儿总归比胖点儿好,至少糖尿病的风险能低不少[1]。要是不幸成了糖友,不能对美食大快朵颐不说,说不定还要“糖眼昏花”,天天做菜拿秤称着分量……不行,单是想想都觉得日子没法过。
论秤分金银可以,吃东西可受不了……
吃药……唉,药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每次看到家里老人那花花绿绿的一堆药片就无奈。再说,二甲双胍都100多年了还要站第一班岗,体谅体谅它吧。就不能来点效果劲爆的降糖新药吗?
那奇点糕就给各位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吧。
在国庆期间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一款降糖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惊艳了全场:这种还没有正式名称,挂着开发名LY3298176的新药,治疗半年就让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了接近2%,同时还起到了极好的减肥效果,疗效堪称史无前例!相关论文发表在了《柳叶刀》上[2]。
注射、口服,和血糖作斗争就是这么漫长和费心……
当然,这种疗效出色的“双靶点”新药,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它的治疗靶点之一,是大名鼎鼎的GLP-1。现在的糖尿病治疗中,GLP-1类降糖药和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可以说是三足鼎立。
一旦二甲双胍控制不住病情,就轮到这些21世纪的新锐出马了。而除了控制血糖,良好的降体重效果,一直是GLP-1类降糖药的一大卖点,比如奇点糕们介绍过的索马鲁肽。
肉来如山倒,肉去如抽丝……
而对这些药物继续改良,也许还能让疗效更上一层楼。科学家们注意到,人体内存在一种名叫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的激素,顾名思义,GIP可以在血糖升高的时候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起到降糖效果。
但是,GIP的调节效果却会被高血糖轻松摧毁[3-4],单独使用GIP对糖尿病治疗的动物实验中,几乎没见到效果。但如果借着GLP-1降糖药把血糖压下去的时机,重新打通GIP这条降糖通路,是否能实现“双重的喜悦”呢?
德国科学家在2013年最早报告了这种“双重治疗”的初步效果[5],看来理论上的可能确实有望转化成新的降糖利器。而礼来公司对LY3298176的开发,也是遵循了类似的思路。不过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到临床试验当中来遛遛。
组织好临床试验,也是门学问
本次登上《柳叶刀》的临床IIb期试验,是在波兰、斯洛伐克和美国的48家医院开展的,试验为期半年,研究团队共招募到318名符合要求(患2型糖尿病、肥胖、饮食运动管理和二甲双胍治疗无效)的患者。
为了验证不同剂量新药的效果,患者被分成了六组,其中四组使用1/5/10/15毫克的LY3298176进行每周一次的皮下注射,一组服用安慰剂作为空白对照,最后一组则使用目前GLP-1类药物中的佼佼者——杜拉鲁肽进行治疗。
衡量疗效的研究主要终点,自然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此外患者的体重、腰围和空腹血糖水平被列为次要终点。毕竟是双重靶向药,降糖又减肥才是王道啊。
测血糖?现在连社区门诊都能做糖化了吧……
研究团队估计,LY3298176这个“毛头小子”,能和老大哥杜拉鲁肽打个平手就不错了,就算是最大剂量,也只能在降糖效果上有个10%的优势。但是嘛,这个世界上永远有着各种各样的出乎意料。
试验结果显示,接受了10和15毫克LY3298176治疗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2%和2.4%,是杜拉鲁肽组的一倍还多!尤其是10毫克治疗组的患者,90%糖化血红蛋白被控制在了7%以下,成功达标上岸!
而在减肥方面,LY3298176也交出了相当漂亮的答卷:5/10/15毫克治疗组患者的体重,分别下降了4.8、8.7和11.3公斤,远远超过杜拉鲁肽组的2.7公斤,接近40%的10/15毫克组患者体重下降了10%[6]!
嗯……除了不争气的1毫克组,5/10/15的治疗效果都算不错
用试验主持者Juan Pablo Frias的话说,LY3298176的疗效简直是“活久见”,“我还从来没有在临床试验中见到如此好的降糖效果,这次试验的效果是史无前例的。”而EASD年会上的专家们也同样觉得,“惊了,简直不可思议。”[7]
在《柳叶刀》配发的社论中,参与2013年研究的两位德国科学家也是难掩激动,“虽然这还只是一项26周的试验,下更多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但这无疑是迈向双靶向,甚至三靶向降糖药,从而取代单纯的GLP-1类药物的第一步。”[8]
糖尿病的治疗创新,真是永无止境啊,虽然LY3298176的临床III期试验预计要到2021年才完成。看来,奇点糕要密切关注即将启动的SURPASS试验了,这名字起得就霸气,“超越”啊。哦,跟朋友圈那位没关系……
参考资料:
1.Mokdad A H, Ford E S, Bowman B A,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diabetes, and obesity-related health risk factors, 2001[J]. JAMA, 2003, 289(1): 76-79.
2.Frias J P, Nauck M A, Van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Y3298176, a novel dual GIP and GLP-1 receptor agonis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and active comparator-controlled phase 2 trial[J]. The Lancet, 2018.
3.Xu G, Kaneto H, Laybutt D R,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GLP-1 and GIP receptor expression by hyperglycemia: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impaired incretin effects in diabetes[J]. Diabetes, 2007, 56(6): 1551-1558.
4.Mentis N, Vardarli I, Köthe L D, et al. GIP does not potentiate the antidiabetic effects of GLP-1 in hyperglycemic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2011: DB_101332.
5.Finan B, Ma T, Ottaway N, et al. Unimolecular dual incretins maximize metabolic benefits in rodents, monkeys, and humans[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3, 5(209): 209ra151-209ra151.
7.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02962
8.Stumvoll M, Tschöp M. Twice the benefits with twincretins?[J] The Lancet, 2018.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