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开学专栏 | 博后“新曲”&“心曲”

开学专栏 | 博后“新曲”&“心曲”

编者按

又是一年入学季,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转变,X-MOL团队从过去发表的诸多文章中,精选一些作为“开学专栏”。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将来少碰一些钉子,少走一些弯路。


下面这篇文章首发于2016年。博后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新生”,本文除了一首写给博后们的歌曲,还有多位年轻科学家分享他们的博后经历,或许会带来不少启发。


在很多国人眼中,“博后”一词显得颇为“高大上”,充满了神秘色彩,甚至闹出了“博后是博士之后的更高学位”这样的笑话。另一方面,也有些人觉得博后是博士毕业了找不到好工作的权宜之举。真相究竟为何?从现实角度来看,一方面博后们面临着工作时间长、收入低、想找个固定教职愈发困难的窘境;另一方面,很多青年科研工作者又觉得做博后很有价值,可以培养独立性、专心做科研,不少院校在引进人才时都要求候选者必须要有博后经历。Science网站的Science Careers 栏目报道了本年度的“美国博后周”上,一些资深博后和已走过这段历程的年轻助理教授对自己博后生涯的回顾,通过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我们得以分享他们的选择、追求与感悟,相信也能为自己的科研生涯带来有益的启示。


在接触这些博后中的“成功人士”之前,大家可以先听一听写给博后们的一首歌——Postdoc Blues”,这是加拿大创作歌手John K. Samson最新单曲。Samson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兼职教授,不过方向与科学无关。


有个博后朋友开玩笑说,这首歌适合“在深夜实验间隙独自坐在实验室吃泡面的时候听”……不过没关系,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别忘了你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也别忘了,人生苦短,时不我待 ("……Your day is short. You can't afford to wait……”)。


除了这首歌,Samson还有一首歌与科研生活有些联系——"When I Write My Master's Thesis",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来听。

John K. Samson。图片来源:Martin Cathrae/Flickr


言归正传,下面让我们来看看Science Careers 栏目报道的资深博后和年轻助理教授对自己博后生涯的回顾,听听他们的“博后心曲


Michelle O'Malley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

Michelle O'Malley。图片来源: Sonia Fernandez


我做博后算是冒了一次险,因为我原本是学化学工程的,博后阶段却转向了基础科学。做博后的头几个月对我来说可谓是一场灾难,挫折感满满。说句不谦虚的话,之前自己也算是小有所成,发表过7篇论文,等做了博后却觉得自己一下子乱了阵脚。说实话,搞化学工程和基础生物学差别还真不小。在我读博士时,我周围以博士生为主;等到做博后了,身边的人换成了一群博后,而且看上去都比我厉害。读博时,我差不多每周都能和导师见一次面;而在3年多的博后阶段,我和导师能真正坐下来聊一聊的次数屈指可数,加起来可能也就五六次!不过,做博后有一点实在是太棒了,那便是导师给了我几乎是无限的自由,让我可以去检验自己的任何想法,难得的是周围还有那么多高手一起工作,结果便是:我对生物学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利用这份自由,我申请了各类奖金,并有幸去了一趟英国,在那里和一位一流科学家展开合作,还学会了如何培养厌氧肠道菌。这些经历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使我得以走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的博后经历让我迅速成长起来,对申请终身职位也充满了信心。


那么,对于那些有志于做博后的人,他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室?我的建议是:不管是哪个实验室,它应该让你走出“温室”,去迎接新的挑战。你还得学习一些新技能,以便为你今后的研究生涯助一臂之力。在此阶段,你有可能得和一些名气还不是很大的PI共事,不过这完全不是问题。记住,你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性,这可是发展你自己思想的绝好机会。多和实验室里的人交流,不管他是PI还是博后,都会让你获益良多。还有,你得胆子大一些,不要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也不要怕跨界,要知道,前面有好多好问题亟待解决呢!


Christopher Ehrhardt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法医学系助理教授

Christopher Ehrhardt。图片来源:Christopher Ehrhardt


我之所以选择做博后,是因为我觉得与攻读博士学位时相比,这是迈向应用领域的比较好的转变方式。我也希望正式踏上职业征程之前,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多发一些文章。我曾在两个地方做过博后,一个是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另一个是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非常幸运的是,我在这两个地方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不过,我觉得做博后最有价值之处是:我学会了如何管理好一个小型研究团队。还是博士研究生时,我基本上是自己干自己的,尽管我也同其他研究人员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但我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独立的。然而,作为一名博后,我不得不与团队里其他所有成员密切协作,将众人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块,充分整合实验室的各种资源以确保目标的顺利达成。应该说,这既是我在博后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我通往PI之路上的一次非常好的锻炼。


我对希望做博后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建议是:除了练好基本功,应尽可能多地与你身边的PI或其他优秀学术带头人交流,学习他们管理团队的技巧,同时看看他们是如何摆平钱的问题的。你会发现,随着你在职业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些能力愈发显得重要。


Luis Campos

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Luis Campos。图片来源:Alan Orling


我觉得做博后是成长为独立科学家的关键一环。就我而言,我希望能够通过涉足不同研究项目,为自己今后从事聚合物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得说句实话,一开始我是想以博后经历为跳板,以后好进入企业界。然而,在深入了解了聚合物化学后,这个崭新的天地让我如痴如狂,于是我改变了初衷,决定以后搞科研。


说得更清楚点,之所以我的职业目标会发生这种转变,除了一众合作项目颇为有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爱上了这个积极向上且不乏幽默感的大集体!我的导师努力营造出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我热爱它。


做博后最重要的部分?嗯……我觉得是开组会,哈哈,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吃惊?事实上我非常期待那些安排在周五下午的组会,这些会议能够让我非常放松,大家也正好借这个机会可以聚在一块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毋庸讳言,和那么多性格各异的人共事绝对是一项大挑战。然而,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学会如何以更职业的方式与他人和谐共处,即便有时分歧很大。此外,这也使得大伙儿联系得更紧密,同时培养出一种开放的心态,所有这些对于你未来的职业生涯可谓无价之宝。


Adrianne Rosales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博后

Adrianne Rosales。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做博后仅仅一个月,我第一次在全体研究组成员面前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尽管大部分内容其实是博士阶段的,但也有一些涉及新项目。我的导师对我的新研究方向很支持,他还鼓励我说做博后就应该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我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其他人会怎么看待我这个研究项目?他们是觉得这个项目很有创造性,还是觉得我在胡说八道?


终于讲完了,大家向我提出了一些……好吧,一大堆问题。不过很奇怪的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激动。也许我讲得没那么好,但至少让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给我提供了不少好建议和专业指导。我的疑虑一点点去除了,开始能静下心来解决手头的问题。


这一刻,我的自信心长出了小小的萌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变得越来越自信。正是有了自信心的伴随,我有机会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还参加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明年7月,我将荣幸地成为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名助理教授!


我觉得做博后非常好的一点是,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得到有益的支持,让我敢于冒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自信。我想提醒刚刚开始做博后或打算做博后的年轻学子,你们应该同周围人多多交流,听听大家对你的想法的反馈,不管是做口头报告还是申请博后奖金,请抓住一切机会,因为你永远没办法预见最有建设性的意见何时会冒出来!


Sarah Hind

鲍依斯·汤普森研究所植物学博后

Sarah Hind。图片来源:Sarah Hind


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以后要搞科研,成为一名学者,所以我努力地学习。做博后的第一年,我开始参加各类研讨会,希望能学到尽可能多的经验和技能;我还跑去听不少课程,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并且参加了一系列拓展活动。过去几年,我所在项目的负责人还让我有机会担负起一些实验室管理职能,这有助于我在以后的科研生涯中独挡一面。


尽管做博后已经五六年了,我对自己的工作仍然无比热爱。不久前,我在博后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一份一流期刊上,不过我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鼓足斗志继续前行,找项目、写文章,希望实现新的奋斗目标。


我的博后生涯绝非坦途。我曾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工作,为了写出好文章而想破了脑袋。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完全失去了平衡。然而,我非常珍惜这段经历提供给我的机遇,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


刚刚开始博后生涯的青年研究者们,我给你们的建议是:尽早与自己的导师来一次开诚布公的交流!和导师谈一谈自己在博后阶段想做些什么,有助于你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导师也可以帮你提高技能并尽可能提供给你机会。事实上,我看到不少已经把博后牢底坐穿的人,连自己以后该干什么都说不清楚。在我看来,他们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尽早地做好规划,所以,你们还是得主动一些、积极一些,要知道,沟通实在太重要了。


编译自:Science Careers

原文标题:Getting the most out of your postdoc

原作者:Maggie Kuo


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6/09/getting-most-out-your-postdoc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上海交大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爱尔兰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