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核能已成为当下主流的供电来源之一。如何有效地处理核废料也成为研究人员关心的课题之一,一旦核电厂出现事故、泄露,将会对生态和民众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前一段时间日本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为大家敲响了警钟。近日,曼彻斯特大学的杨四海(点击查看介绍)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有机金属框架材料(MOF),并对核废料之一的碘进行了系统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此类MOF材料MFM-300不仅可以高效移除碘蒸汽,同时碘分子在MOF一维孔道内可进行自聚集而形成一类特殊的三重螺旋碘链结构,大大提高了碘分子在MOF材料中的存储密度,达到固体碘密度的63%,由此表明此类材料是一种优秀的存储碘的介质。
核能在2016年提供了世界总电能的11%,与传统的化学燃料相比,具有超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少的污染物(如CO2)排放。但在铀裂解过程产生能量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放射性副产物生成。碘作为核燃料的裂解产物之一,由于具有高挥发性和长半衰期,相比其他核废料具有更大的危害性。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拥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可调控的框架结构,被认为是一类用于碘的吸附理想的多孔固体材料,但由于碘在孔道中的吸附通常呈无序排列,为研究人员研究碘分子与材料、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带来了困难。杨四海课题组开发了一类新型的有机金属框架MFM-300(M)(M = Al, Sc, Fe和In)材料用于碘蒸汽的吸附。研究表明,此类材料对碘蒸汽十分稳定,且具有较高和可逆的吸附能力,其中吸附效果最好的是MFM-300(Sc),吸附量可达到1.54 g碘/每克MOF。
(a)MFM-300的配体及配位情况;(b)MFM-300系列的一维孔道
通过进一步的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Rietveld以及PDF结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初始吸附阶段,碘分子与MOF框架之间产生较强的作用力,但随着碘分子不断扩散进入空的孔道中,碘与框架间的作用力逐步弱化,而碘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逐渐增强。当接近饱和吸附时,碘分子之间自发聚集形成了三重螺旋链状结构,这种特殊的碘链螺旋模型也是首次在原子分辨率下通过实验报道。由于具有特殊的排列结构,碘分子在MOF材料中的充填密度可高达3.08 g/cm3,该数值是常温下固体碘密度的63% (4.93 g/cm3)。
有机金属框架MFM-300系列吸附碘后的状态示意图
(a)碘分子在常温下的排列情况;(b)碘分子在MFM-300 (Sc)孔道中的排列情况;(c)碘分子在MFM-300 (In)孔道中的排列情况;(d)三重螺旋结构的示意图
开发新型多孔固体材料时,如何在强作用力(增加存储密度)和弱作用力(可重复利用性)上进行平衡是工业化生产中很重要的一环。MFM-300系列的材料在两者之间表现出优秀的平衡性,满足理想存储密度的同时也兼顾了可逆性,为将来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相关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欣然。
该论文作者为:Xinran Zhang, Ivan da Silva, Harry G. W. Godfrey, Samantha K. Callear, Sergey A. Sapchenko, Yongqiang Cheng, Inigo Vitórica-Yrezábal, Mark D. Frogley, Gianfelice Cinque, Chiu C. Tang, Carlotta Giacobbe, Catherine Dejoie, Svemir Rudić, Anibal J. Ramirez-Cuesta, Melissa A. Denecke, Sihai Yang and Martin Schröder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Confinement of Iodine Molecules into Triple-Helical Chains within Robust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J. Am. Chem. Soc., 2017, 139, 16289, DOI: 10.1021/jacs.7b08748
导师介绍
杨四海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7878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