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7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四川大学王竹卿教授课题组顺利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结题答辩
四川大学王竹卿教授课题组顺利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结题答辩
发布时间:2025-01-08

202518日,国家重点原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病微生物及疾病代谢标志物敏感元件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综合绩效评价会议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二楼会议室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山东康华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联合主办,汇集了多位领域内顶尖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展示与答辩。

会议于当日上午8:30正式开始,议程包括参会人员签到、参会专家介绍、项目单位代表讲话及课题验收汇报等环节。四川大学王竹卿教授负责的课题4“生物传感敏感元件标准化制造关键技术作为核心内容于9:409:55期间进行了验收汇报,由王竹卿教授亲自汇报团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课题4四川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康华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合作完成。四川大学王竹卿教授深入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技术突破,重点围绕生物传感器在病原微生物和疾病代谢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解决了目前敏感元件稳定性差、均质性不足和抗干扰能力弱等技术难题。合作团队采用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敏感元件的标准化制备方法,并实现了微型化、快速响应和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设计。在技术创新方面,合作团队不仅在单电极传感架构和悬空微流体结构工艺上取得了突破,还开发了具有多目标检测功能的生物传感器。这些创新为推动生物传感器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此外,课题4研究团队还在学术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团队共发表了23SCI论文,其中包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多篇高影响力论文。课题4研究团队还成功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涵盖了基于悬空微流体的单电极微检测敏感元件、微流体传感器标准化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这些学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未来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经过专家组严谨、细致的评审与深入、充分的讨论后,四川大学牵头的合作团队凭借其扎实的研究工作和突出的成果表现,成功地通过了答辩环节。在答辩过程中,专家组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与评估,最终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该课题在生物传感敏感元件标准化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医学诊断方面,其研发的高稳定性、高均质性、强抗干扰能力的敏感元件,以及建立的标准化制造工艺,能够显著提升生物传感器在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精准筛查与诊断,标志着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在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并为未来的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