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科研成果 | 汪嘉琪课题组基于分子模拟与人工智能揭示“超微蛋白“聚集规律
科研成果 | 汪嘉琪课题组基于分子模拟与人工智能揭示“超微蛋白“聚集规律
发布时间:2024-09-03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助理教授汪嘉琪博士联合西湖大学、清华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ACS Au发表了关于“超微蛋白“(即短肽)聚集理论的研究论文:Aggregation Rules of Short Peptides。该研究系统揭示了16万四肽及320万五肽在中性水溶液中的聚集规律及聚集体形貌形成规律,为发展多肽药物及多肽医药功能材料(如抗菌水凝胶、药物递送系统、免疫佐剂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海量的聚集多肽候选序列库。


短肽的聚集过程是自然界中一个至关重要且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它在蛋白质的折叠、功能表达以及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此外,短肽的聚集特性对于其在生物医学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包括药物递送系统、组织工程、催化剂和半导体材料等。然而,短肽聚集的精确控制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它不仅依赖于肽序列中特定氨基酸的类型和排列顺序,还受到环境条件如pH值、溶剂组成和细胞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揭示短肽聚集的基本规律,以预测和调控其聚集行为,对于开发新的疾病治疗策略和创新肽基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即便是仅包含五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其潜在的序列组合就已超过三百万种,这使得系统地探索整个序列空间内的聚集行为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必须解决肽聚集预测的准确性、计算效率和实验验证等多重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模型,用于预测四肽及五肽的聚集倾向度(Aggregation Propensity, AP)。该模型通过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Coarse-Grained Molecular Dynamics, CGMD)生成的AP数据进行训练,并通过与165个独立实验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其约94%的AP预测准确率。研究团队基于预测的16万四肽及320万五肽AP数据集,不仅分析了序列中单个氨基酸的类型和位置对聚集行为的影响,还深入探讨了氨基酸对(即相邻氨基酸)的组合效应,从而在四肽和五肽的完备序列空间内首次推导出了“一级”与“二级”聚集规则。研究揭示了特定氨基酸如色氨酸(Trp, W)、苯丙氨酸(Phe, F)和酪氨酸(Tyr, Y)在促进聚集方面的显著作用,尤其是当它们位于肽链的中部至羧基端(C-terminus)时尤为显著。同时,研究还发现,诸如异亮氨酸(Ile, I)、亮氨酸(Leu, L)、缬氨酸(Val, V)等在肽链的氨基端(N-terminus)或中间位置时,亦能有效促进聚集。通过归因分析(Attribution Analysis),本项研究量化了每个氨基酸对肽聚集倾向性的贡献度,为理解特定氨基酸如何影响聚集过程提供了深入见解。

 

进一步地,本研究探索了四肽和五肽之间聚集倾向度的相关关系,并发现通过在四肽序列的羧基端添加或移除特定氨基酸,可以有效调节五肽的聚集行为。这一发现为设计具有特定聚集特性的肽序列提供了新的策略,并可能对药物设计、疾病治疗以及功能材料的开发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多肽聚集体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功能性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为聚集体形貌。本研究通过对20,000余个四肽聚集体形貌的系统评估,定量分析了聚集体形貌的分布以及每种氨基酸对特定形貌(如纤维、球体、网状结构)形成的贡献,为设计具有特定聚集特性的肽基材料和药物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基于前期已发表的研究【Nat Commun 14, 3880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648-2】,此项工作将CGMD的形貌模拟结果与66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本研究达到了约51%的形貌吻合率,这一结果验证了CGMD模拟在聚集体形貌预测上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系统地分析模拟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为提高未来模拟与实验吻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改进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短肽的自组装行为提供了深刻的理解,也为未来的肽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为生物材料、药物开发、催化剂、半导体等领域提供了海量的材料库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au.4c00501


汪嘉琪课题组简介

汪嘉琪博士

西浦慧湖药学院,助理教授

田纳西大学计算材料学,博士

汪嘉琪博士于2015年获得江苏大学学士学位,并于2020年获得美国田纳西大学计算材料学博士学位。自2020年9月起,于西湖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并担任研究助理教授。2023年10月,加盟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担任助理教授。汪博士的研究专长为计算材料科学与技术,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他致力于应用这些先进技术,推动多肽和蛋白质在生物材料、药物、药物递送系统以及化妆品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性发现、分子设计与修饰及性能改进。汪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u, 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二十余篇论文。此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科技厅面上项目、浙江省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更多详情见个人主页:https://scholar.xjtlu.edu.cn/en/persons/JiaqiWang02及课题组主页:https://www.x-mol.com/groups/Jiaqi-WANG。


欢迎交流与合作,有意者可联系邮箱:

Pharmacy@xjtlu.edu.cn 或

Jiaqi.Wang02@xjtlu.edu.cn。



撰稿人 | 汪嘉琪

编辑 | 占婷

新媒体 | 周子悦

监制 | 管君哲


关于西浦慧湖药学院

西浦慧湖药学院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建,旨在协同政府、产业、社会多方合力,孵化世界一流生物医药国际创新生态,助力苏州“一号产业”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学院开展本科和硕博层次教育,培养具备产业实操技能、勇于开拓创新的国际化复合型行业精锐。学院实施基础研究和专注于促进产业发展的研究战略,致力于满足产业需求的科研实践,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与药物智能制造、生物材料与药物递送、药事监管与制药管理三大基础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