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
杨先光 Principal Investigator 广东优青 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纳米光子学研究院 | 广东省纳米光学操控重点实验室
杨先光,暨南大学副教授,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青年提升项目)获得者,中山大学本科博士,法国巴黎高师联合培养。 2008 年参加高考进入中山大学,次年入选国家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班,2010年入选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联合培养计划(理论物理国际班:中方指导老师 李志兵 教授;法方指导老师 Prof. Gerald Bastard;Prof. Christos Flytzanis;Prof. John Iliopoulos;Prof. Nicolas Sourlas)。2012 年本科毕业,被保送进入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李宝军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2016 年 12 月博士提前半年毕业,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人才引进计划,全职加入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019 年 10 月晋升为副教授,研究方向:低维光电材料及器件应用。长期围绕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线、二维纳米片开展光发射、光传导、光探测的应用基础研究, 成功研制微纳光源、光波导、光探测器等原型器件。 这些微型化器件具有尺寸小、功耗低等突出优势,为光电集成、光子芯片注入了活力。莲藕丝光波导登上 Nano Letters 封面,被今日头条、新浪科技、科学网、新华网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国内外学术媒体重点报道。聚集诱导发光波导登上 Aggregate 封面,被威立Wiley 旗下 ChemistryViews 栏目撰文介绍。聚合物纤维光波导登上 Nanoscale封面,被用作宽谱光探测的感光区。 相关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8件(其中5件为第一发明人),在显示、照明、探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第一/通讯作者在Nano Letter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Reviews、ACS Photonics等中科院一区或TOP期刊发表论文20篇;与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12篇论文。应邀出任期刊《Nanomaterials》(影响因子5.3)客座编辑; 应邀为英国 Intech 和Springer Nature出版社撰写学术专著 4章。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20余次(包括中国光学会学术年会邀请报告 5 次)。
研究方向 更多 >
长期围绕低维光学材料,如: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线、二维纳米片等开展光发射、光传导、光探测的应用基础研究,成功研制微纳光源、光学波导、光探测器等原型器件。 1、光发射:通过电磁共振调控光发射,解决量子点荧光闪烁难题;研制出纳米线微环腔实现多模光激射,为微纳尺度有机光源的制备提供新方案;首次观察到不同寻常的红光发射,通过回音壁模式实现微腔激射;探索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在微尺度纤维中的应用,实现有源光波导远程点亮白光发射。 2、光传导:提出传播等离激元与导波光子能量转移的新途径;利用局域等离激元共振增强量子点的荧光发射,解决有源光波导中阻碍光发射效率提高的自吸收难题;巧妙利用量子点在纳米线光波导中的自吸收效应实现纳米尺度全光路由和全彩显示;发现天然莲藕中存在微尺度纤维具有荧光发射和传输光的特性,成功研制莲藕丝微光纤波导。 3、光探测:发现聚苯胺纳米线既导电又导光,因为电子空穴在有机无机界面高效分离而利于光探测;硅基异质集成纳米片实现近红外波段微弱光信号高灵敏探测;通过单层纳米结构实现芯片级全光彩色路由,有望改善智能手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应用;光纤光热收集碳纳米管,有望用于生物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