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 学术Environ. Chem. Lett. › 论文详情
Our official English website, www.x-mol.net, welcomes your feedback! (Note: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a separate account there.)
室内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综述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IF 15.0 ) Pub Date : 2023-07-12 , DOI: 10.1007/s10311-023-01620-3
Junjie Yuan , Xueyi Song , Xinyue Yang , Chen Yang , Yinxi Wang , Gaofeng Deng , Zhichao Wang , Jubao Gao

通过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缓全球变暖,但传统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很少适用于二氧化碳浓度为 1000-2000 ppmv 的室内环境。在这里,我们回顾先进的室内二氧化碳捕获技术,重点关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碳捕获材料。物理吸附包括变温吸附、离子交换和活性炭浸渍。化学吸附包括湿法浸渍法、化学接枝法、溶胶-凝胶法、电搅拌法、溶剂热法和相转化法。我们观察到变温吸附效率高、能耗低且持久。湿法浸渍通过负载质量分数和功能化的修改促进了具有卓越吸附能力的高性能材料的开发。二氧化硅是湿法浸渍最常用的载体材料,二氧化硅上负载的四乙烯五胺和聚乙烯亚胺表现出显着的吸附能力,高达 4.05 mmol/g。通风系统与室内捕获装置的耦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室内捕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附能力的增强上,因此往往忽视了材料的稳定性和吸附率。因此,需要数学模型来优化循环稳定性。将四乙烯五胺和聚乙烯亚胺负载在二氧化硅上,表现出显着的吸附能力,高达 4.05 mmol/g。通风系统与室内捕获装置的耦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室内捕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附能力的增强上,因此往往忽视了材料的稳定性和吸附率。因此,需要数学模型来优化循环稳定性。将四乙烯五胺和聚乙烯亚胺负载在二氧化硅上,表现出显着的吸附能力,高达 4.05 mmol/g。通风系统与室内捕获装置的耦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室内捕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附能力的增强上,因此往往忽视了材料的稳定性和吸附率。因此,需要数学模型来优化循环稳定性。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更新日期:2023-07-12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