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86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课题组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气相及气-液界面上SO3与H2SO4反应及其对气溶胶新粒子形成的影响研究(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4, 24, 4029-4046)
课题组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气相及气-液界面上SO3与H2SO4反应及其对气溶胶新粒子形成的影响研究(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4, 24, 4029-4046)
发布时间:2024-04-15

SO3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可视为二氧化硫最重要的氧化产物。作为一种活跃的大气物种,SO3可导致酸雨和大气气溶胶的形成,因此在区域气候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气中,SO3水解生成H2SO4(SA)SO3最主要的消耗途径。作为SO3消耗的补充,SO3NH3污染区的氨解反应可形成H2NSO3H,不仅可与SO3的水解反应形成的SA竞争,还可将硫酸(SA)-二甲胺(NH(CH3)2)簇的形成速率提高约2倍。与此类似,SO3CH3OH和有机酸(如HCOOH)的反应也有报道,这两个过程都可以为有机物融入气溶胶粒子提供一种机制。然而,SO3与无机酸之间的反应机制仍不清楚。


近日,本课题组首先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和主方程研究了SO3H2SO4H2O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焦硫酸(DSA)的气相反应。然后,利用BOMD分子动力学模拟评估了SO3H2SO4在气-液界面的反应机理。最后,利用大气簇动力学代码(ACDC)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SO3-H2SO4反应对大气颗粒形成的影响。这项工作的新颖点是研究了i) SO3 + H2SO4在气相和气-液界面反应的机理差异;ii) DSA在大气NPF中的归宿及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影响。该成果以Reaction of SO3 with H2SO4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Aerosol Particle Formation in the Gas Phase and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为题,发表在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


该研究发现在气相中有无水分子存在下SO3H2SO4反应生成H2S2O7都接近无势垒过程。计算的SO3 + H2SO4反应和SO3 + (H2O)2反应的速率比表明,在地球大气中,[H2O]的浓度远远大于[H2SO4]的浓度,导致SO3H2SO4反应无法与SO3 + (H2O)2反应竞争;然而,金星大气中硫酸的浓度高于水蒸气的浓度,因此在金星大气中,SO3 + H2SO4反应比SO3 + (H2O)2反应更有利。此外,ACDC动力学模拟表明,SO3 + H2SO4反应的产物H2S2O7 (DSA)对新粒子形成过程具有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DSA可以直接参与基于H2SO4-NH3团簇的形成,并对基于H2SO4-NH3团簇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气-液界面上,观察到H2O诱导S2O72-H3O+离子对的形成、HSO4-介导HSO4-H3O+离子对的形成和H2S2O7的去质子化,并在皮秒时间尺度内完成。形成的界面S2O72-HSO4-H3O+可以吸引候选物种(如H2SO4NH3HNO3)从气相到水面形成颗粒,从而加速颗粒的生长。因此,本工作将拓展我们对酸性污染地区SO3消耗新途径的认识。此外,这项工作还有助于揭示大都市工业区新粒子形成的一些缺失来源,更全面地了解大气有机硫循环。

论文信息

  • Reaction of SO3 with H2SO4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Aerosol Particle Formation in the Gas Phase and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
  • Rui Wang, Yang Cheng, Shasha Chen, Rongrong Li, Yue Hu, Xiaokai Guo, Tianlei Zhang, Fengmin Song, Hao Li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4, 24, 4029-4046. Article https://doi.org/10.5194/acp-24-4029-2024
论文老师第一作者简介

本文老师第一作者,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气溶胶(SOA)粒子生长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在Atmos. Chem. Phys.Phys. Chem. Chem. Phys.J. Phys. Chem. A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被J. Am. Chem. Soc.等国际化学类主流期刊引用100余次。研究成果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陕西理工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两项。

论文学生第一作者简介

         

程洋,本文学生第一作者,陕西理工大学2021级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一区1篇,二区论文4篇,三区2篇),获第九届陕西省物理化学发展研讨会优秀墙报奖二等奖一项,陕西理工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及二等奖各一项,陕西理工大学论文大赛三等奖一项。

陈莎莎,本文学生第一作者,陕西理工大学2022级化学学硕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气气溶胶成核机制及气溶胶新粒子形成机制研究。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3

论文通讯作者简介


本文通讯作者,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污染物作用机制与快速检测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陕西省自然基金1项。在Phys. Chem. Chem. Phys.J. Environ. Sci.Atmos. Environ.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被J. Am. Chem. Soc.等国际化学类主流期刊引用15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研究成果先后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汉中市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校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已培养研究生12名,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项、省级研究生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批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