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3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课题组在“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气相和气-液界面上水分子对SO3 + HCl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23. DOI: 10.1039/D3CP03172A)
课题组在“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气相和气-液界面上水分子对SO3 + HCl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23. DOI: 10.1039/D3CP03172A)
发布时间:2023-10-18

三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主要消耗路径是其发生水解反应形成硫酸,而H2SO4是酸雨和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硫循环、光化学烟雾、气溶胶、酸雨等的形成以及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此,国内外课题组在实验和理论上对SO3的大气反应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SO3可以与氨类(NH3)、醇类(CH3OH)、有机酸(HCOOHH2C2O4)等发生反应并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与SO3的水解反应相竞争。然而,SO3与无机酸(如HCl)的反应机理仍不清楚。

近日,本课题组采用高水平量子化学方法和Born Oppenheimer分子动力学(BOMD)模拟研究了气相和气-液界面上水分子对SO3 + HCl反应的影响。该成果以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water molecule on the SO3 + HCl reaction in the gas phase and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上。

该研究发现H2O的加入不仅使反应物复合物的稳定性提高了6.4 kcal/mol,而且使SO3 + HCl反应的能垒降低了18.2 kcal/mol。与H2O催化SO3 + HCl → ClSO3H反应相比,(H2O)2催化的反应在能量上更为有效,是一个无势垒过程,可在0.4 ps内完成。SO3的大气寿命表明,在0-5千米高度范围内,(H2O)2辅助的SO3 + HCl反应比与H2O的相应反应占优势,SO3的大气寿命至少小3.8倍,而在对流层10-50千米高度范围内,H2O是更有利的催化剂。气-液界面的BOMD模拟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界面反应途径:i) H2O诱导 ClSO3-H3O+离子对的形成;ii) HCl辅助HSO4-H3O+离子对的形成。这些途径遵循逐步反应机制,并在皮秒时间尺度范围内进行。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指出了在SO3 + HCl反应中形成新粒子的意外可能性,原因如下:i在气相中形成的ClSO3H可以与硫酸、氨、水分子聚集形成稳定的团簇;ii形成的界面ClSO3-H3O+可以吸引H2SO4NH3HNO3从气相到界面形成粒子,加速粒子的生长。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由气相和气-液界面中的水分子驱动的SO3 + HCl反应,而且还提供了SO3与无机酸反应形成气溶胶的一些潜在途径。

论文信息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water molecule on the SO3 + HCl reaction in the gas phase and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Yang Cheng, Chao Ding, Hui Wang, Tianlei Zhang, Rui Wang, Balaganesh Muthiah, Haitong Xu, Qiang Zhang and Min Jiang
Phys. Chem. Chem. Phys., 2023
, DOI: 10.1039/D3CP03172A. 
Articlehttps://doi.org/10.1039/D3CP03172A

论文第一作者简介

    程洋,陕西理工大学2021级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二区论文3篇,三区2篇),获陕西理工大学二等学业奖学金一项,陕西理工大学论文大赛三等奖一项。


丁超,陕西理工大学2021级化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大气化学反应微观动力学机理。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获陕西理工大学研究生二等奖学金一项。

论文通讯作者简介

张田雷,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污染物作用机制与快速检测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陕西省自然基金1项。在Phys. Chem. Chem. Phys.J. Environ. Sci.Atmos. Environ.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被J. Am. Chem. Soc.等国际化学类主流期刊引用15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研究成果先后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汉中市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校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已培养研究生12名,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项、省级研究生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批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