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9日进行了主题为:“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文献汇报。
此次汇报人为2021级研究生杨玉莹,参加的人员包括研究生导师组赵汉青老师、高龙霞老师,以及课题组陈光、周冰心、张帅、窦琪文、王婉晴等同学。
本次汇报文献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年第25卷第2期,此次文献汇报交流学习了“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别探讨了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以及“三因制宜”对本病的指导治疗。
汇报完成后师生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
1、女性的生理特点,如在月经周期第 5~ 10天系卵泡发育期, 由于此期经血刚排泄之后, 血海空虚, 正值蓄养阴精的生理阶段, 属阴长期, 故此阶段宜滋补肾阴而养冲任, 以促进卵泡发育;在月经周期第 11~ 19天为排卵期。此期是阴转入阳的过渡阶段。为了适应阴阳消长及由阴转阳的需要, 治疗上除继续补足阴精(血)外, 酌情加入益肾助阳及活血之品, 以阳施阴化, 静中求动, 通过补肾气、调冲任, 出现氤氲之候;月经周期第 20~ 28天为月经前期, 此期为阳气活动渐增长的时期, 治疗以补肾为主, 佐以滋水, 取“阴中求阳”之义, 并调气活血, 并促使月经按时来潮。
2、生殖激素六项的解读;
3、绝经期和绝经过渡期的异常子宫出血中医治法是否一样;
4、治崩三法中的“澄源”、“复旧”的区别;
5、“三因制宜”对于本疾病的治疗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有待证实。
通过本次的文献汇报感悟到:我们不能刻板的用理论去指导临床实践,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临床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从病症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学会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