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下午,东南大学吴宇平教授与四川大学张千玉教授莅临首都师范大学,与宋卫星教授课题组全体成员于首都师范大学实验楼107教室,进行现阶段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的交流。此次导师与学生们之间的学术交流会议成功举行,会议明确储能行业前沿发展方向,规范实验要求,深入学习领会新型储能科研的最新进展,针对储能领域进行展望。
吴宇平教授以“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电子和离子迁移的调控”为题,以其深厚学养为师生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报告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报告中吴教授就水溶液-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开发、水溶液-先进可充电液流电池的创新以及吴宇平教授团队在锌、镁、铝水溶液电池领域的研究内容为基础讲述了现阶段储能行业中的最新储能手段,在固体电解质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尽管固体电解质在离子传导方面表现出色,但其电子传导能力相对较弱。通过创新的化学反应设计,研究团队展示了固体电解质在电池应用中的潜力。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高性能电池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吴教授的的讲述我们得知这些创新电池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能源存储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张千玉教授以“高能量高安全固态电解质”为题,带来一场超燃的学术报告,观点新颖,讲解透彻,全程高能。张教授就水系锌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方面,从常见固态电解质材料,固液复合-准固态电解质为切入点,向我们说明在构造和实施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和分析,内容涉及广泛,为我们展示了常见固态电解质的应用。在水凝胶方面的专业知识介绍中,以有机和无机复合工作进行对比。张教授以自身专业的科研背景,介绍电池反应的机理,以生活中出现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为什么所用电池在冬天会发生爆炸失火为例介绍现阶段电池工作,展现了新能源电池研究领域的专业性。
在两位教授讲述后,开始了提问答疑环节,课题组同学向两位教授提出了自己对于研究方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两位教授一一解答。
上图为首都师范大学宋卫星教授与东华大学吴宇平教授进行学术讨论
课题组成员进行提问
在追求发展新型储能系统的过程中,每一次学术探讨都是宝贵的。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行业的研究进展,并及时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
本次汇报教授合影留念
个人简介:
吴宇平,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新一代储能中心执行主任。1997年获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学位,2021年到东南大学工作。主要开展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承担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530余篇文章,H-指数108+。出版中外文著作11本、译著1本和10章节英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0多项。2014年获国家杰青,2015年被Thomson Reuters从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中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科研菁英(全球每年不超过20位);2021年遴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22年入选德国萨克森科学院通讯院士。担任SCI期刊《Energy Materials》主编(2024年IF=11.8)、《Energy & Environment Materials》副编辑等社会职务。
个人简介:
张千玉,山东菏泽人,四川省杰青,理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副研究员(教学科研长聘岗位)。毕业于复旦大学;2013 ~ 201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2015 ~ 2017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8 ~ 2019年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访问学者;2019 ~ 2020年美国树城州立大学(BSU)高级研究学者;2021年 ~ 至今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方向基础研究及应用工作,主要聚焦于水系二次电池、固态电池及锂/钠/钾离子电池等方向研究,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特邀评审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Energy Materials》(IF:11.8),《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承担《材料工程基础》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