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11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及论文
成果及论文

  课题组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需求为导向,现有成果聚焦建筑企业环境管理与绿色发展,主要在(1)绿色行为/绿色技术/绿色品牌与绿色发展系统、(2)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供应链领域取得了进展。

一、绿色行为、绿色技术、绿色品牌绿色发展系统

(2023).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Evidence from Chin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32, 103293.  (SCI&EI双检索)

摘要作为全球最大的材料和能源消耗行业,建筑业迫切需要企业绿色创新来实现节能减排,尤其是中国。该研究旨在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评估建筑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首先,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制度理论和非对称创新理论,构建了衡量建筑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其次,运用 SBM 模型计算了 2008 至 2019 年中国建筑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然后,实证检验了不同因素对建筑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建筑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2)市场开放度、建筑业产业结构和政府支持对建筑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过大的建筑业规模和严苛的环境规制对建筑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本研究为政府鼓励建筑企业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参考。此外,本研究还为世界其他地区通过绿色创新解决建筑业碳减排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2019).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system model in China.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32. (SCI&SSCI双检索)

摘要:绿色发展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复杂适应系统。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中国政府作出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本研究提出了一个解释中国绿色发展系统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框架。首先,确定了中国绿色发展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次,运用数学模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和知识元理论构建中国绿色发展系统模型的理论框架,并使用1999-2017年面板调查数据进行检验。最后,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述了绿色发展体系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中国绿色发展系统的存在与山、水、森林、农田、湖泊、草地、人类、生产呈显着正相关;生产子系统、生活子系统  与法律制度和政策子系统;绿色发展理念越重要,中国绿色发展体系的水平就越高。所提出的理论框架符合中国的国情,并解释了基于中国发展战略的环境方法。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1)中国绿色发展系统模型是一个知识复杂的海量动力系统,具有以人为本、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的特点。绿色发展概念以生产子系统、生活子系统与法律制度和政策子系统的形式包含在中国绿色发展系统模型中。 (2) 中国绿色发展系统由人类来推动、维护和运行。 (3) 中国的绿色发展系统源起于黑色发展的需要,并受黑色发展的负面后果影响而不断进步。此外,绿色发展的需求出现,通过绿色行为的增长推动了中国绿色发展系统的形成。


(2022).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dop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behaviors: An agent-based modeling approach.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9(1), 1-11.(SSCI检索,WOS:000829154200001)
摘要:基于ABM构建了建筑企业采用绿色发展行为的计算实验仿真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建筑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和可再生建筑材料市场的演化特征。该研究发现:(1)在可再生建材领域,积极采纳绿色发展行为的建筑企业比不积极采纳绿色发展行为的建筑企业更具可持续性。(2)随着可持续环境法规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动地采纳绿色发展行为。然而,不可持续的环境法规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3)产业集聚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采纳绿色发展行为。

(2024).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green innovation behavior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31(1):159-178. (SCI&SSCI&EI均检索)

摘要该研究建立在资源基础理论、波特假说和信号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环境规制、企业资源和舆论三个方面构建了建筑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测度模型。然后,通过2011-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了建筑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测度模型的状态值。最后,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建筑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演化趋势,并利用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效果的准确性。该研究构建的建筑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模型发现中国建筑业绿色创新行为并不是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而是在各个状态之间不断流动,并预测了建筑企业创新行为的演变趋势。未来建筑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有70.17%的概率处于持续增长状态,40.27%的概率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2023).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endowment,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innovation-driven,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nergy & Environment.(published online).0958305X2311554.(SSCI&EI双检索)

摘要:随着减排与经济增长矛盾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金融集聚、资源禀赋和创新驱动是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然而,很少有学者全面考虑资源禀赋、创新驱动和金融集聚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利用全球 Malmquist-Luenberger (GML)指数构建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并计算了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首次全面研究了资源禀赋、创新驱动和金融集聚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本文结论如下。(1)资源禀赋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这与现有研究提出的“资源诅咒”理论不同。(2)自我效应与创新驱动之间存在着挤出效应,两者的交互作用将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金融集聚促进创新驱动,两者的交互作用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4)金融集聚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抑制作用,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将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5)提高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政策导向是从全局出发进行战略规划,包括鼓励创新、合理引导金融发展、避免过度消耗资源。


二、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供应链

(2020).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factors in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cycling by the grey-DEMATEL approach: a Chinese perspectiv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0, 27(8). (SCI&SSCI双检索)

摘要:建筑和拆迁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影响生态环境,阻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绿色发展。我国对建筑废弃物( CDW )的管理日益重视,但现有研究大多只定性研究影响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因素,没有揭示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灰色DEMATEL方法,旨在从中国视角识别和定量分析建筑废弃物回收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建筑废弃物生产单位和建筑废弃物回收单位。( 2 )公共政策、政府补贴、媒体推广、人力资源、成本、环保意识、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是构成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的8个维度13个因素。( 3 )对于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影响因素之间的总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具体的立法和法规。显著性程度最高的因素是环境意识。净成因值最大的因素是处置和填埋收费的合理性。净效应值最大的因素是有经验的施工人员。( 4 )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的关键因素包括具体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强制性程度、环保意识、建筑废弃物回收单位的原材料供应、再制造产品的销售。最后,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启示:( 1 )政府应优先安排完善具体立法和法规的任务,重点关注规范性标准的强制性程度。( 2 ) 建筑废弃物生产单位应把提高环保意识的任务提上日程,重点放在回收单位的原材料供应上。( 3 ) 建筑废弃物回收单位应优先考虑再制造产品的销售问题。本文也为揭示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筑废弃物回收的关键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ehavior in the operation period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cycl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44(8):4637-4650. (SSCI检索)

摘要:由于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及提高项目运营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在基础设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运营期的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发展,但受限于创新活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建筑废弃物回收企业和银行难以直接做出决策。该研究以吸收能力理论为基础,旨在揭示在拆建垃圾回收PPP项目运营期间,银行绿色信贷与建筑废弃物回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演化机制。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政府补贴系数对银行参与绿色信贷的演化有正向影响。第二,吸收能力和协同水平对建筑废弃物回收企业协同创新的演化有正向影响。第三,建筑废弃物回收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与银行的绿色信贷参与策略存在交互作用。该研究不仅将吸收能力理论引入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供应链中,而且创新性地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运营期中考虑了绿色信贷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

(2023).Gree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r Green Imitation Innovation? Supply Chain Decision-Making in the Operation Stage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cycl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Systems, 11(2), 94. (SSCI检索)

摘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供应链效率低下,制约了建筑业的绿色创新。然而,现有的研究并没有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角度分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中回收商创新行为。为了揭示在回收商和再制造商共同参与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中的回收商创新行为机制,本研究考虑了在技术溢出、消费者绿色敏感度和政府对消费者价格补贴的作用,采用Stackelberg 博弈分析了绿色自主创新和绿色模仿创新两种创新路径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供应链的最优创新策略选择和总利润。主要结论如下。(1)再制造商和回收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和利润。(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供应链的总利润会随溢出水平而动态变化。(3)政府向消费者提供价格补贴,并非总能改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供应链的总利润。(4)消费者的绿色敏感度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与回收商的创新路径及技术溢出水平存在异质性。该研究不仅丰富了绿色供应链的理论研究,也为政府回收商在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2023).How Can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cycl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Performance Compensate during the Operation Period? A Two-Stage Perspective of Recycling and Remanufacturing. Systems, 11(4),170. (SSCI检索)

摘要:建筑废弃物研究已经引起了项目管理领域的关注。然而,如何补偿建筑废弃物回收公私合作(PPP)项目运营期间的绩效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该研究旨在揭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运营过程中考虑回收和再制造两阶段绩效的补偿机制。以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为研究对象,该研究运用斯坦克伯格博弈方法和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的主从博弈决策模型。主要结论如下:当社会福利最大化时,回收和再制造阶段的绩效补偿系数相同且具有同质性。此外,补偿政策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的两阶段绩效、社会资本利润和社会福利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不仅拓宽了项目管理建筑废弃物回收领域的知识体系,而且通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PPP项目运营期为委托-代理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2024).Pricing Decisions in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cycling Supply Chains under Carbon Tax Scenarios. Systems, 12, 35. (SSCI检索)

摘要:消费者在评估再生建材价值时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建筑废弃物回收的定价决策。本文使用了一个由建材制造商和建材再制商组成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模型,并比较了不同碳税情景(即消费者风险规避情景和风险中性情景)下的价格和利润。主要结论如下: (1)传统产品的最优价格总是与消费者风险规避负相关。与传统产品不同,在征收低碳税的情况下,再生建材的最优价格与消费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呈负相关;而在征收高碳税的情况下,结论恰恰相反。(2)当减排成本系数低于临界值且碳税较低时,建材制造商和再制商的利润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程度呈 U 型趋势;在高碳税情况下,两家企业的利润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程度呈正相关。此外,当减排成本系数高于临界值时,在碳税满足该区间的情况下,建材制造商的利润与消费者风险规避呈正相关。在其他情况下,建材制造商和再制商的利润与消费者风险规避水平呈 U 型趋势。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