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4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祝贺张维(2020级博士研究生)在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期刊发表论文!
祝贺张维(2020级博士研究生)在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期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3

近日,郑艳梅副教授和李清彪教授等在低渗透性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Regulating the electrokinetic delivery of Tween 80 and persulfate for remediating low-permeability phenanthrene contaminated soil: Importance of reducing unproductive consump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OI10.1016/j.psep.2023.05.050)。

多环芳烃(PAHs),由于毒性大、生物降解性低、不溶于水等特点,逐渐积累并持久附着在土壤基质中,浓度范围在0.001300,000 mg kg-1之间。基于过硫酸盐(PS)原位化学氧化(ISCO)因其对有机污染物的非选择性降解、修复周期短、现场装置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有机污染场地的常用措施。然而大部分实际污染场地渗透性较低,传统注入法输送PS的浓度和距离有限;另一方面,疏水性PAHs主要吸附在土壤表面的有机物上或嵌入土壤基质的微孔中,PAHs的氧化降解主要发生在土壤孔隙溶液中,反应顺序较高,因此有机污染物的质量传递限制会导致PS或衍生的活性氧(ROS)的大量非生产性消耗,导致修复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电动输送表面活性剂Tween 80PS耦合氧化修复低渗透性PAHs污染土壤的策略。电动修复(EKR)过程中,对Tween 80PS的电动输送方式进行了调节,以减少非生产性消耗。PS通过电迁移从阴极室更均匀地输送到整个修复区域,Tween 80则通过电渗透从阳极室输送到土壤中,这使得Tween 80的增溶作用和PS的氧化降解达到了协同效应。在这种策略下,代表性污染物菲(PHE)总去除率达到了64.90%,与仅采用EKREKR耦合单一增强技术相比,分别提高了415.90%8.76%-130.14%。通过电阻原位热活化输送的PS后,PHE的总去除率进一步提高到71.58%

郑艳梅副教授和李清彪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文章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张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李恒教授、厦门大学硕士生肖思强、吴建飞、王钏湖与博士生刘晓彬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8058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176158)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sep.2023.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