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54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中心简介

       研究中心负责人为郭谋发教授,现有教师5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硕博士研究生50多人。长期致力于电力交直流配电网监测、控制与保护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和智能优化调控等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对称计算、配电网接地故障柔性消弧与选段、配电网及其主设备故障诊断、直流配电网保护、配电网状态感知和评价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以及工程应用。承担了5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到校经费2000多万元;发表EI/SCI收录论文88篇;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转让4项);出版《电力系统不对称计算》、《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人工智能选线》、《电力系统分析》、《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等学术专著和教材。团队成员获得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福建省高层次人才、旗山(海外)学者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

1.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人工智能保护

       本团队研发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人工智能保护系统,可快速检测故障,完整记录故障波形,实现接地故障预警、接地故障智能选段、接地故障类型智能识别。系统已在福州、南平、泉州、漳州等地的变电站、开闭所及线路投入运行,它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故障诊断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2.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柔性消弧技术

       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残流消弧难题,提出了基于级联H桥拓扑结构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柔性融合消弧方法,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开关柔性注入电流,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全补偿。

3. 光伏发电系统故障诊断

       运用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短路、接地、遮阴、老化、电弧、线间短路等故障类型进行在网和离网诊断;基于电磁辐射效应分析电弧故障源的波形特征,实现故障源精确定位。

4. 配电设备故障人工智能诊断

       透过电气量、声纹以及振动信号采集技术,运用时频分解、人工智能方法从复杂的信号中挖掘微弱特征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全方位感知,在开关、变压器潜伏性故障识别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

5. 低压配电网漏电保护和触电检测

       主要关注于低压配电网漏电识别、定位和生命体触电检测技术的研究,探索如何将轻量型、高精度、高准确率的检测技术与嵌入式系统、新一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工程化应用。

6. 配电网状态感知和评价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配电系统的电气量、环境、巡检信息与配电系统状态的相关关系,透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人工智能方法评估配电系统各个层级的历史和当前的状态等级,为配电网的调度和规划提供信息支撑。

7. 直流配电网故障诊断

       采集中压直流配电网母线及各线路电压电流,通过时频方法对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故障检测,并基于区内外故障特征差异及故障行波特征定位故障,为后续故障治理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