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80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实验室简介:

研究室现有人员25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工程师1名,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生10名,在读硕士生10名,是一支富有活力的科研团队。研究室负责人尹大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晶学术组织IOBCr执委,中国晶体学会(CCrS,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蛋白质结晶/自组装方法学、蛋白质材料、强磁场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

研究室学术气氛浓厚,师生交流研讨常态化。国际化氛围良好,与德国汉堡大学、日本NIMS、加拿大Laval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国外知名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研究生成果丰硕,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高等级荣誉奖励成绩突出。毕业生发展状态良好,研究室毕业研究生中,有10名同学在985高校工作,有14名同学在211高校(包含985高校)工作,另有2名在高水平高校(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工作,2名同学在中国科学院工作,1名同学在国外工作,1名同学在政府部门工作。上述毕业生中,含教授1名,副教授5名(包括博士生导师1名)。


研究方向:

1、蛋白质结晶/自组装方法学及其应用:

以蛋白质结晶/自组装过程为模型,研究生物体系物质结构形成过程、相转变(如液-液相分离)过程的基本物理学原理,并基于此研发新型蛋白质结晶/自组装方法学途径或干预结构形成过程的方法学途径,进而应用于蛋白质制备、蛋白质分子结构解析、蛋白质自组装体制备与应用、疾病干预或治疗等方面

 

2、蛋白质材料:

通过以结晶等技术为核心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手段,实现高纯度、高活性蛋白质的规模化制备。在此基础上,开展以蛋白质为构成基础的材料研究。蛋白质材料的研究案例包括:抗菌抗病毒材料、蛋白类药物、蛋白质基生物医用材料(如生物医用支架、组织粘合剂等)、蛋白质功能材料、药物载体材料、蛋白质与多肽类营养食品、高强轻质材料等

3、特殊环境(如强磁场)应用:

利用特殊环境(如强磁场)开展特殊环境生物学效应、特殊环境生物技术等研究。研究案例包括:强磁场影响蛋白质结晶过程研究、强磁场影响相分离过程研究、特殊静磁场实验装置设计与研发等。

4、生物医用材料:

以肌腱内源性愈合关键因子Decorin为基础,从分子、细胞、整体动物层面研究其作用机制;以及面向人体防护的多功能化纳米纤维的制备,实现新功能与纺织品固有属性的增强效应与平衡优化。

                                    

以水溶性高分子为基础,既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赋予或增强原有材料的亲疏水性、生物相容性等,又能够以此制备水凝胶等柔性组织工程支架,并进一步研究水溶性高分子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价值。

                                            



5、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从分子、细胞、动物以及人体组织层次,研究重要蛋白和非编码RNA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包括通过数据库和人体组织筛选得到的异常表达的基因及非编码RNA为切入点,研究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联,并通过相应的药物缓释系统,进一步开展核酸药物对乳腺癌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