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43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1. 金属(锂、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

正极材料:致力于锂或钠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高镍/高压三元材料的可控制备,稀土改性、晶体结构演化与电化学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同时,开发新型稳定的聚阴离子正极,对其晶体结构解析、电化学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

负极材料:致力于高比容、长循环稳定性的硅、锡基负极材料的合成与制备,以替代比容量有限的C负极。同时,考察高比容负极在锂离子软包电池产品中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近5年代表性论文(影响因子>10):ACS Energy Lett. 2019, 4, 656;Mater. Sci. Eng: R: Rep. 2019, 135, 58; Adv. Funct. Mater. 2019,1903641; Nano Energy 2019, 62, 853; Adv. Energy Mater. 2019, 9, 1902194;

 


2. 电解液及电极材料界面研究 

首次研究电解液中Li+溶剂化结构对电极稳定性的影响,提出重新认识电解液中添加剂的作用,以及预测电极稳定性的界面模型。结合光谱分析、理论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电解液中Li+溶剂化结构与电极稳定性的构效关系,为开展硅、锡等负极材料的界面行为及稳定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与湖州昆仑动力电池材料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模式。

近5年代表性论文(影响因子>10):ACS Energy Lett. 2016, 1, 529; ACS Energy Lett. 2019, 3, 335; ACS Energy Lett. 2019, 4, 1584; ACS Energy Lett. 2019, 4, 2613; ACS Energy Lett. 2020, 5, 766; Nano Lett. 2020, 20, 3247; Adv. Mater. Funct. 2020, Revision.

3. 锂/钠(离子)电池设计及失效分析 

重点设计新型的金属离子(如锂离子或钠离子)电池,如长寿命、高倍率、快充电池,以满足能源市场的需求。对高比能电池的失效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电池设计进一步提高现今电池的比能量、安全性以及循环寿命。  

近5年代表性论文(影响因子>10):Adv. Funct. Mater. 2020, 30, 1910657; Adv. Energy Mater. 2020, 10, 2000567; ACS Energy Lett. 2020, 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0c00903. 

4. 新一代锂硫电池基础及应用研究

研究了锂硫电池材料组成及工艺,包括高振实密度硫正极的制备、粘结剂筛选、隔膜修饰、镀锂(嵌锂)负极设计以及电解液解析优化等。此外,研究了新型硫化聚丙烯腈正极的分子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为锂硫电池的开发及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于电解液关键技术的锂硫全电池商用研究获得2016-2017年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创新项目支持20万美元,被美国Technology Transfer Central’s 以题为“Researchers in Saudi Arabia develop safer, more energy efficient rechargeable battery”进行专题报道。2018年,获企业资助,与江苏张家港合志新能源公司共同开发第一代商用锂硫电池。

近5年代表性论文(影响因子>10):ACS Nano 2016, 10, 6037;  Adv.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8, 1802244; ACS Nano 2018, 12,83; ACS Energy Letters 2018, 3, 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