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65
新能源材料显微溯源课题组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中文
|
English
手机浏览
扫一扫
首页
研究方向
媒介关注
课题组新闻
成果及论文
组员介绍
组内活动
实验设备
加入我们
袁一斐
教授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袁一斐,温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和能源转化与存储关键反应的原位溯源研究,注重利用各种先进(电子)显微表征技术,对材料工况条件下的关键结构演化机理进行高时空分辨的原位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性能优化措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温州市高水平创新团队等项目。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系列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H指数74。任《Carbon Energy》副主编,《Nature Energy 》等期刊审稿人;入选MIT-TR35亚太区榜单、中科协指导评选的“中国新锐科技人物”榜单、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Top 2%科学家榜单、《Small》期刊2024年“Rising Stars”;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温州大学校长特别奖。
何坤
副教授 液-气环境下材料微观行为机制研究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何坤,于2009/2012年在山东大学获得材料学学士/硕士学位,2019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获得西北大学纳米分析测试中心的助理研究员职位。2021年加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主要从事原位电镜在材料生长,形核,失效的纳米尺度研究。探索和揭示材料的结构与复杂环境关系的基础研究。将原位液态电镜应用于生物材料的矿化,电池材料的失效,原位气态电镜探索催化剂在气态下的失效原理。迄今,已发表SCI论文35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的论文15篇,引用900多次(其中单篇最高为136次)。多次在美国及国际电镜,材料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并发表会议论文13篇。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等国际期刊。在生物材料方面,首次在Science Advances上提出了经典形核和非晶形核在磷灰石的生长过程的共存,且提出了具体的非晶向晶体的转变模型;在气态催化方面,首次原位发现了铜纳米线在二氧化碳气氛中的不同失效行为的原理同一性;在电池材料方面,在Nano Energy首次报道了以纳米级锂空气电池的原位机理。
李彦帅
讲师 锂/钠金属电池反应机理与失效机制的原位电镜研究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李彦帅,于2022年6月在燕山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22年加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实时的电化学研究或力学性能测量,以及对一些固态或液态的锂/钠离子电池或固态金属-空气电池进行反应机理研究。迄今,已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的论文16篇。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等高水平期刊。
许杰
特聘教授 基于电子显微学解析电催化剂表面构效关系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许杰,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电镜探究能源催化剂表面原子结构与其催化性能之间构效关系,进而解析催化剂的活性本源。2016年6月本科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随后硕博连读,期间系统学习和操作多种型号球差矫正电镜和原位电镜,掌握多种先进的电子显微学分析手段。同时在电催化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分析等方面积累一定经验。于2020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 (学校首位提前毕业博士生, 导师: 罗俊教授)。于2021年1月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任讲师,同年入选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人才计划)。于2023年1月加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先后任副教授、瓯江特聘教授。入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Nano Research青年编委(Young Star Editor, 2023-2025)、温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等。近三年,已经在Nat. Catal.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他引2000余次,个人H因子为21。其中,以第一(含共同)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3篇)、 Angew. Chem. Int. Ed. (2篇)、Adv. Mater.、J. Am. Chem. Soc.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高被引论文。多次受邀为国际学术期刊审稿,相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杨克勤
讲师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杨克勤,于2001/2004年在厦门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硕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莱姆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主要聚焦在碳纳米材料的形貌及结构的调控,碳纳米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催化性能的关系,纳米材料结构表征等研究领域。 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30多篇, 获得授权专利一项。主持国家基金一项。
居治金
教授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居治金,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入选温州市领军人才、温州市“瓯越英才计划”等。专注于高比能锂二次电池材料研发及机理探究,并利用冷冻电镜研究材料表界面化学性质。近五年,在Nature、Nat. Energy、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高被引论文,他引2400余次,个人H因子为25,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厅级等纵向科研课题多项。
研究方向
更多 >
本课题组依托温州大学碳+能源课题组研究平台,聚焦新能源电池领域储能材料的开发和材料关键工作/失效机理的研究。体系包括二次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高比能锂-硫和锂-氧气电池、水系锌电池等;注重利用各种原位原位表征平台,对储能材料在工况下的关键结构演化信息进行微纳和原子尺度的探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措施。
课题组新闻
更多 >
Our fast-charging mechanism study gets attention from international media!
Paper Published:Improving the fast-charging capability of NbWO-based Li-ion batteries.提升基于铌钨氧化物(NbWO)的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
Paper Published:A facile approach for generating ordered oxygen vacancies in metal oxides.金属氧化物中有序氧空位的简易生成方法
Paper Published: J. Am. Chem. Soc. 2025, 147, 5, 3967–398. Coherent Strain-Inhibiting Phase Construction of Lithium-Rich Manganese-Based Oxide Toward High Mechanochemical Stability. 构建应变抑制相以实现高机械化学稳定性的富锂锰基氧化物正极
Paper publish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Haojie Ye published a Review paper in Nano Energy. 袁一斐教授团队指导本科生叶浩洁在Nano Energy发表关于离子掺杂对水系锌电池锰基材料的改性机理的综述
Paper published: Master student Rui Zhong published his work on modified zinc negative electrode in Adv. Mater. 研究生钟锐在AM期刊发表改性锌负极工作成果
Paper published: Master student Jianqiao Shi published her defect engineering for ORR study in Small. 研究生石建桥在Small期刊发表缺陷工程调控ORR工作成果
Paper published:Ph.D candidate Yun Li published her in situ TEM work in Adv. Funct. Mater. 博士生李云在AFM发表原位电镜研究铋级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Funding: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led by Prof. Yuan is secured! 袁一斐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电极材料离子输运机制研究)获批!
Scholarly Activity:our group organize a TEM seminar together with Hitachi staffs at our campus. 课题组参与组织温州大学-日立电子电镜技术前沿研讨会
组内活动
更多 >
Life at WZU recorded by Sasha, an international visiting student hosted by our group
Kick off Year of 2025 with milk tea~YUMMY!
碳+能源材料微观溯源课题组2024秋季团建
2023年末 欢聚一堂·喜迎元旦
友情链接
温州大学-国家优青课题组诚招博士研究生-无机化学/新能源材料/电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