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星标,才能不错过每日推送!方法见文末动图
在遥远星空中孜孜不倦搜寻系外生命的科学家,一直倚重生物标志物(biosignature)作为重要指标。尽管时至今日,外星生命始终飘渺无踪,但对生物标志物的批判,尤其是对其不确定性的质疑,似乎给外星生命搜寻带来了更多挑战,使得天体生物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
图2:恒星光被类似地球的行星大气中的不同分子吸收掉不同颜色后,出现了断断续续的光谱
图3:天体生物学家所使用的贝叶斯推理来计算系外行星存在生命的概率P(life|D,C),需要用到三大概率作为参数来计算:
P(D|C, life):全 面考虑从行星获得的所有已知信息:数据(DATA)和行星科学背景知识(CONTEXT),计算生命出现的概率
P(life|C):“先验”概率,假定该行星上生命存在,那么基于我们现掌握的行星科学背景知识,产生可检测到的生命信号的概率。
P(no life|C) :无生命行星产生可检测到的生命信号的概率
来源:10.1089/ast.2017.1737[8]
NASA的韦布望远镜获得的K2-18 b大气成分分子光谱,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二甲基硫化物,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气体组合能作为组合生物标志物来确定该星球存在生命吗?来源:NASA
2022年,数百名天体生物学家组织一场线上研讨会,讨论了这个问题,制定生物标志物评估通用框架[13]。该框架由五个问题组成,旨在促进天体生物学领域内的不同学科与公众之间的交流:
你检测到了真实信号吗?
你充分确认了该信号吗?
你的检测结果是否有生物来源?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有可能表达出这样的信号吗?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0-1174-4
本文受科普中国·星空计划项目扶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近期推荐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