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
报告简介
雷达通信一体化(又称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是6G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ISAC系统需要在时间、频率、功率等资源约束下,同时完成通信信息传输以及目标信息感知两大任务。由于通信与雷达任务的评价指标不同,ISAC系统将不可能同时达到通信最优和感知最优性能,于是不可避免地在两者之间产生性能折衷。为揭示该折衷机理,核心思想是研究通信和感知子系统所能达到的性能极限,定义通信和感知的性能度量, 并刻画二者的可达区域。本次报告中,将针对点对点向量高斯信道,采用可达速率和克拉美-罗下界分别作为通信与感知性能度量,分析无线资源受限下二者的帕累托最优边界。我们将揭示ISAC系统中存在的两类折衷关系,即:确定-随机折衷(Deterministic-Random Tradeoff)和子空间折衷(Subspace Tradeoff)。在此基础上,将刻画通信-感知折衷边界的外界和内界,并设计相应的可达策略。最后,将基于感知互信息,对一般性的确定-随机折衷做进一步研究。
报告视频
电脑端视频播放地址(雷达学报b站学习平台):
报告PPT
专家简介
刘凡,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广东省“珠江计划”引进青年拔尖人才,玛丽·居里学者,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感知一体化、车联网与智能交通。在《IEEE信息论汇刊》、《IEEE信号处理杂志》等电子信息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引近5000次,其中发表ESI高被引论文7篇。曾获得2023年IEEE通信学会莱斯奖 (Stephan O. Rice Prize),2023年IEEE ICC最佳论文奖,2022年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青年作者最佳论文奖,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出版专著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专项规划项目、工信学术出版基金。曾被列入2021和2022年斯坦福大学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IEEE通信学会通感一体化新兴技术委员会学术主席,IEEE COMML和IEEE OJSP编委,以及IEEE JSAC、IEEE WCM、IEEE VTM、《中国通信》客座编委。兼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独立顾问,《中兴通讯技术》产学研青年委员会委员,以及IMT-2030 (6G) 通感一体化任务组专家。
相关阅读
编辑:李铭典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