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本周发表的一篇论文An early transition to magnetic supercriticality in star formation指出,在星前核(prestellar core)L1544内部探测到的磁场减弱,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恒星形成的认识。探测结果表明,磁场变化——对星际介质的演化以及恒星形成十分重要——的出现时间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早。
星前核是一种会形成恒星的致密分子云。磁流相对质量的减弱被认为是恒星形成的必要条件。一些理论假设这种磁流变化发生在星前核仍十分致密的时期,这会引发星前核坍缩,导致大量恒星形成。不过,分析典型星前系统的星际场强一直颇有难度。
中国科学院的庆道冲和同事报道了他们在L1544恒星形成核外部冷原子气体中探测到的磁场,这个恒星形成核是一种介于无星与原恒星之间早期过渡阶段的无星分子云。他们发现,相比L1544周围的寒冷、中性原子云,这个恒星形成核周围的原子包层相对质量的磁场要弱13倍。作者指出,这一观测表明,磁流相对质量减弱——恒星形成的必要条件——的出现时间比经典理论预测的更早。
L1544核心和从CNM(寒冷、中性的原子云)到核心的星际介质结构示意图。来源:Ching et al.
©Nature
Nature | doi: 10.1038/s41586-021-04159-x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An early transition to magnetic supercriticality in star formation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1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