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00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内活动   >  “海星盛宴”读书会第十四期——卢大顺导读《坚毅》
“海星盛宴”读书会第十四期——卢大顺导读《坚毅》
发布时间:2020-08-31

图文来源 ∣ 江小兰

2020年829日下午230,三峡大学绿色制药课题组在S3119成功举办了第十四期海星盛宴读书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周海峰老师,刘祈星老师以及绿色制药课题组的全体研究生。此次读书会由江小兰主持,卢大顺同学分享美国作家卡洛琳.亚当斯.米勒的《坚毅》这本书。

分享开始,卢大顺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引入,让我们明白了坚毅的重要性。然后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坚毅品质在千禧一代越来越稀缺,而缺乏坚毅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紧接着卢大顺向我们区分了好的坚毅和坏的坚毅,以及讲述了真正的坚毅的核心构成要素。最后他提出我们要像烘焙蛋糕一样去培养坚毅的品质,永远充满热情,保持谦卑和耐心......

 

 

听完大顺的分享,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周老师提出我们每一位研究生都应该深刻反思自己所缺少的坚毅品质,在科研的道路上坚毅是必不可少的。

大家学习《坚毅》后的感悟:

彭琛琛:通过卢大顺同学分享的《坚毅》这本书,我主要有3点感悟:①社会现状的虚假荣誉感,从而导致自我的麻痹,缺乏努力,沉溺于舒适,一旦受挫,就会导致缺乏自信,不断的负强化,导致意志力和努力的衰退。②热情、毅力和长远目标三者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热情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是波动变化的。如何维持持续的热情呢?就需要长远目标的暗示得以维持,这两者的正反馈,使得毅力不断加强,短期目标得到实现,长期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③对于我个人而言,需要强化的方面在于自我调节。每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首先,我们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任务,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其次,我们要有耐心和受挫力,我们的生活中,总会经历各种成功和失败,我们要面对困难要有耐心和受挫力,才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最后,我们要及时止损和复盘,不断反思和及时调整方向。

余涛:首先非常感谢卢大顺今天的精心准备和讲解,让我对坚毅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讲到坚毅有三个要素:热情、毅力和长远的目标;我接下来就围绕这三个要素谈一下自己的感想。首先,培养坚毅那么就一定会有相应的目标,这个不仅是你坚持的方向,也是坚持的动力,所以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要根据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实际的情况去设定;再就是热情,它是我们做任何事,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而毅力也就是要坚持,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力。那么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经历失败,所以从失败中不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坚毅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坚持,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甚至放弃某些目标,这样的坚毅才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郭明清:非常感谢卢大顺同学关于《坚毅》一书的分享。通过分享了解到,坚毅原来包括有很多内容并不单单指坚强有毅力。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的。本书中所要解决问题不单单适用于美国,也适用现阶段的中国。现实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了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自寻短见,我想这就是缺乏坚毅所造成的后果。如果每个思想进入死胡同的人能认真研读此书或许就会是另一种结果了。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叙述了如何培养坚毅。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到了自我调节,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研究者,我们时常会遇到挫折,如何有效消解这些挫败感,自我调节是必不可少的。沮丧时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放松一下,待到心情变好时继续进行工作。本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践行。

赵蓉蓉:首先感谢大顺师兄对坚毅这本书的精彩分享。学习本书后,我认识到坚毅比坚持多的是注入了持续的热情、持久的耐力,我觉得坚毅一词对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意义是大不同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坚毅向来就是一种看重的品质,古往今来这样的人有很多,如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也意识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中国人缺少的并不是对坚持和努力的认识,而是缺少一种至关重要的东西—热情或是敢于冒险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热情和目标是分不开的,没有目标的热情只会成为短暂的烟火,所以要做好热情与坚持和目标三者的关系。

文思妙妙:感谢卢大顺师兄讲解《坚毅》这本书和小兰的精彩主持。坚毅这本书与海星盛宴读书会中讲过的《逆商》有很多相似的观点。在我看来,其核心内容都是不放弃,有热情,有恒心。在这里我说两点,首先是书中背景中提到的“我我我时代”,即以自我为中心,内心却脆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当然,从古至今不乏有很多伟人和成语都包含坚毅的品质,但从小我来说,现在不乏有很多人内心浮躁,学的东西泛而不精,自身的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出现琴棋书画都不会,吃饭洗衣都嫌累的情况。因此,坚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尤为重要。其次是在学习上,我们作为一名研究生,就像余涛师兄在《研途漫漫》一诗中说到读研比考研更难,这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坚毅,同时设定好smart目标,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使自己的目标更加的清晰,对于学习的内容充满热情。这样的话,我们追求目标的步伐才会更加坚定。最后谈谈我对坚毅这个词的理解,就像书中引入的苏格拉底的故事一样,坚毅就是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这样的话就能从平常的自我中发现一个坚毅的自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加油,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陈淡宜:非常感谢大顺师兄今天的分享。听了师兄的分享,让我对坚毅这个词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最开始我以为坚毅就是坚持和毅力,选定一个目标,然后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达到目标,这就是坚毅。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书中说真正的坚毅是能够充满热情地去追求艰难目标。坚毅包含了热情,坚持,谦逊,耐心。。。一系列的优良品质,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不能一直待在舒适圈里,要敢于冒险,以满腔热情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在现在这个时代,成功变得很难却又很普遍,因为大多数人往往满足于一些微小目标的达成,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们禁不起失败和挫折,缺少坚毅的品质使他们满足眼前的成功却又无法达到真正的成功。今天学习了这本书,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激励自己,永远怀着满腔热情,永远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永不言弃。

卫巧:感谢大顺师兄分享的《坚毅》。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如何什么是坚毅的品质,如何培养坚毅的品质。在书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坏的坚毅”—虚假坚毅、倔强的坚毅。仔细想想这种坏的坚毅在我们的学习和科研中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沉浸在一种“今天我学习了多长时间,今天我工作了多长时间,我一定可以达到我的目标”,如果达不到我们有的时候就会一直坚持,但是当我们一味地坚持,不去想这个事情我们不足和漏洞在哪里,一直在不正确的方法中坚持的,这就是一种“倔强的坚持”,这样的话不仅会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也会消磨我们的积极性。所以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上我们都要向书中所讲那样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谦卑的姿态,培养自己坚毅的品格。

崔晓峰:卡洛琳.亚当斯.米勒所定义的“坚毅”指的是目标的热爱和长久的坚持不懈,当下社会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坚持”二字都从内心深处感到为难,甚至是极力的抗拒。我认为大概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迫坚持了太久。为了父母对我们的的期望,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也为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但是,没有热情的坚毅正是很多人没有快乐只有痛苦的根本原因。我相信,很多人不是不能坚持,而是没有找到心怀热情的目标。事实上,环顾四周,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坚持一种“正确而无趣”的生活。诚然,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压抑自己的理想,甘于平庸生活的人其实也有一种“坚毅”,只是这样的“坚毅”带来的是生命力的丧失和社会创造力的毁损。“坚毅”的前提是找到我们的热爱的事业及人生。我们更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这样更有助于培养我们坚毅的品质,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