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1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员介绍   >  钟秦
钟秦 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化工学院副院长    

钟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1987年硕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并留校任教,19919月至19936月南京理工大学与瑞典Lund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化学工程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并任教育部高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工高教学会理事、江苏省十二大代表、南京市玄武区人大代表等多项社会兼职。先后获得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杰出青年发明家金奖、江苏省“333”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烟气脱硫脱硝、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催化反应技术及其应用等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大科研转化、江苏省科技计划及企业产学研合作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4部,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和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主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催化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概述:针对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开展CO2催化加氢、分子筛膜催化分解NO、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电催化氧化还原SO2、光催化分解及生物膜降解发挥性有机物、H2S燃料电池等基础和应用研究

辅研究方向(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研究 概述:针对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开展城市典型地区可吸入颗粒物形成机理与监测模型、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生物膜法净化挥发性有机(VOC)废气和气体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等基础和应用研究。

个人邮箱:zq304@njust.edu.cn


工作经历:

1. 1987.3~1991.8 华东工学院化工系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

2. 1991.9~1993.3 瑞典Lund大学化工系博士课题研究;

3. 1993.4~1997.9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作,任副教授;

4. 1997.10~1998.8 丹麦技术大学化工系工作,客座研究员;

5. 1998.9~现在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作,先后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委员、化工学院副院长等。


教育经历:

1. 1980.9~1984.7 江西工学院(现名南昌大学)基本有机化工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2. 1984.9~1987.2 华东工学院含能材料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3. 1990.9~1993.6 南京理工大学含能材料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获奖、荣誉称号:

1. 2019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 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4. 2008年获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5. 2007年获第三届江苏省教学名师称号;

6. 2007年江苏省“333”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7. 2007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A类);

8. 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9. 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0. 2001年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3”第二层次);

11. 200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三等奖(教学类)。


社会、学会以及学术兼职:

1.教育部高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2.全国化工高教学会理事;

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源与环境学科组副组长;

4.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环保与资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5.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大气污染物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江苏省能源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1.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7AA061802,大型燃煤电站锅炉SCR烟气脱硝技术与示范,2007.12~2010.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578288,氟掺杂铈钛复合催化剂催化臭氧化烟气脱硝过程机制研究,2016.1~2019.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078185,超氧自由基在氟掺杂催化剂上的形成机理及其在低温SCR脱硝中的演化,2011.1-2013.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U1162119,催化裂化烟气催化氧化/氨吸收脱硫脱硝关键技术研究,2012.1~2014.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项目,项目编号:50478069,NO在Cu-ZSM-5/ZrO2复合膜上的分解反应过程机理研究, 2005.1~2005.12;

6. 江苏省“333工程”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柴油机废气机外湿法净化技术及装置,2004.9~2005.9,(5+5)万元;

7.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BA2009016,聚醚多元醇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产业化,2009.9-2012.6;

8.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BA2017095,废脱硝催化剂再生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017.9-2020.6,800万元;

9.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BA2016055,石化行业有机废气资源化回收与净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009.9-2012.6;

10.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BA2015062,基于CO、(NH4)2SO3还原及NO催化氧化的脱硝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2009.9-2012.6。

 

发表论文:

[1] Angewandte Chemie, 2018, 130: 13758-13762 

[2]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0, 8: 6034-6040 

[3]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9, 258: 118011 

[4] 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2019, 11: 30673-30681 

[5]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9, 377: 224-232 

[6]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8, 221: 97-107

[7] Carbon, 2018, 138: 465-474 

[8]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8, 232: 348-354

[9]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7, 209: 530-542 

[10]《化工原理》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出版专著和教材:

1. 2012年《化工原理》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排名第1;

2. 2009年《化工原理》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排名第1;

3. 2008年《化工原理》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排名第1;

4. 2008年 “反应吸收实验装置”获首届高等学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成果奖,排名第1;

5. 2006年《化工数值计算》获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1;

6. 2002年“化工原理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获江苏省高校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排名第1;

7. 2002年“喷射鼓泡反应吸收多功能实验装置”获江苏省教育系统自制实验仪器评选三等奖,排名第1。


教学活动:

1. 2013年《化工原理》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排名第1;

2. 2012年《化工原理》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排名第1;

3. 2012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基地”获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负责人;

4. 2012年“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获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负责人;

5. 2008年“化学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排名第1;

6. 2008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排名第1;

7. 2007年“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12年11月29日通过验收,负责人,排名第1;

8. 2006年“化工原理”获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排名第1;

9. 200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负责人,排名第1;

10. 2019年“化工原理”获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

11. 2018年获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