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4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谷林、夏晖、何平、赵相玉、夏新辉老师作学术交流
谷林、夏晖、何平、赵相玉、夏新辉老师作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4-01-10

谷林教授做题为“储能材料基本自由度”的学术报告,谷林教授细致地讲解了过去几年电极材料研究热点、电极材料宏观物性的微观基本自由度,从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指出人们熟知“整齐”排列规律的元素周期表实际上存在着容易忽略的具有相对个性化的精细结构。此外,谷林教授基于向量的内外积,介绍了功能材料在“内积”与“外积”特性的起源及其对材料微观设计的指导性启示,并以此为根据,展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精细调控与表征的成果。谷林教授的报告提供了研究材料的新奇思路,让各位同学受益匪浅。

                                             

夏晖教授做题为“水钠锰矿的结构调控用于高效储钠”的报告,夏晖教授及其团队在高效储钠领域做了很多研究尝试,结果发现, Birnessite 结构中Mn的有序性影响结构稳定性以及OER性能,Mn缺陷的形成造成结构的稳定性变差,水系电解液析氧电位变差,利用尖晶石Mn3O4原位电化学转化得到的Birnessite具有高度的结构有序性,可有效减少Mn缺陷的产生。此外,其团队通过新型Mn-O六面体的构建,实现无结晶水款层间距NaMnO2层状结构设计,获得高储钠容量和优异的倍率及循环性能。

何平教授做了题为“全固态电池界面设计与性能研究”的报告,报告中,何平教授细致地介绍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的包括电解质化学/电化学分解、点接触造成界面阻抗大、充放电过程正极体积膨胀与电解质失去物理接触以及空间电荷层等一系列科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何平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包含分散层和阻挡层的组合固态电解质用于全固态锂-碘电池,研究了空间层存在对锂离子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电荷层严重阻碍界面离子的自发交换;此外,其团队还通过一种化学碘(I2)蒸汽沉积(CIVD)法在Li/Li10GeP2S12 SSE界面上成功地构建一层致密交织结构的LiI层,结果表明,LiI层构建的全固态LSB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

赵相玉研究员做“镁电池金属硫族化合物正极材料研究”的报告,报告中,赵相玉研究员指出目前钠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与之相比镁金属不容易产生枝晶、比容量较高,高的安全性。之后,赵相玉研究员总结了硫化物在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对其团队使用铜集流体、铝集流体的二硫化铁正极材料在镁离子电池的存储中的研究展开了详细的介绍。这一次报告,让与会师生进一步地了解了镁离子电池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夏新辉研究员做了题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及其材料制备和改性”,在报告中,夏新辉研究员从材料制备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讲述了目前市面上的PECVD设备存在的优缺点,指出国内高校缺乏价格适宜、适用于科学研究的PECVD设备。夏老师及其团队开发的PECVD设备突破了气液固反应源的等离子应用,可以制备氮化物阵列材料、可以处理锂金属在其表面形成人工SEI膜以及其他功能材料,时间短,可提高实验效率,为材料的制备、改性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