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2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余虎翼同学在《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发表研究论文
余虎翼同学在《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发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16

近日,广西大学尹诗斌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Te-doped Fe3O4 flower enables low overpotential cycling of Li−CO2 batteries at high current density”的研究论文(DOI: 10.1016/j.cjsc.2024.100253)。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愈发凸显。化石燃料是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减少CO2排放、捕获CO2回收利用对于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意义重大。Li−CO2电池兼具CO2捕获利用和高能量密度(1876 Wh kg−1)的优点,在减碳的同时也有望作为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电源,因而备受关注。然而,Li−CO2电池放电产物为Li2CO3,其导电性差,热力学稳定性高,电池充电过电位很高,能量效率低下,高电位同时还会引发电解液与正极的降解,造成循环寿命的大幅衰减。因此,通过正极催化剂的合理设计降低放电产物的分解难度至关重要。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Te掺杂的Fe3O4花状微球(Te-Fe3O4),作为Li−CO2电池的正极催化剂。Te-Fe3O4可以有效抑制放电中间体C2O42−的歧化反应,使易分解的Li2C2O4作为最终的放电产物沉积在正极表面,从而降低过电位,提高能量效率。因此,以Te-Fe3O4作为正极Li−CO2电池在2000 m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仍具有9485 mAh g−1的高放电容量,在截止容量1000 mAh g−1的条件下能稳定进行155次循环,循环能量效率约为80%。这项工作为优化Li−CO2电池的放电产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有望促进Li−CO2电池的实际应用。

该研究成果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通讯单位,尹诗斌教授为通讯作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余虎翼为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资助和支持。

 

1. (a) Te-Fe3O4的合成示意图;(b) Te-Fe3O4SEM(c) TEM(d) HRTEM (e) 伪彩色图像;(f-i) Te-Fe3O4HAADFEDS图像。

 

2. (a) Rietveld精修的XRD图谱;(b) XPS全谱;(c) Fe 2p (d) Te 3dXPS精细谱。

 

3. (a) CV曲线;(b) EIS(c) 倍率性能;(d, e) 完全放电的比容量曲线;(f) 循环首圈的电压-比容量曲线;(g) 循环充放电曲线;(h) 两个扣式电池点亮LED灯的照片。

 

4. (a) 循环过程中Te-Fe3O4EIS变化;(b) 添加充放电后正极的KMnO4溶液颜色变化的照片;(c) Te-Fe3O4正极在不同状态下的非原位拉曼光谱;(d) 放电后Te-Fe3O4正极的C1s XPS精细谱;(e) 放电和再充电的Te-Fe3O4正极的XRD图谱。

5. (a) Te 3dXPS精细谱;(b)Fe 2pXPS精细谱;(c)放电/充电反应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