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0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Literature Sharing(NO. 12)— 融合大环-笼状分子的超分子组装用于快速锂离子传输
Literature Sharing(NO. 12)— 融合大环-笼状分子的超分子组装用于快速锂离子传输
发布时间:2024-11-18

        超分子晶体通常由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例如氢键、π-π堆积、范德华力等)自组装而成。本研究展示了一种超分子多孔晶体(Supramolecular Porous Crystal, SPC),这类晶体是由超分子大环-笼状化合物(Macrocycle-Cage, MC)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晶体材料。相较于其他晶体结构,MC 结构单元通过形状互补和氢键作用组装成的纳米多孔单晶,包含一维纳米通道,使其在离子传输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1 MC 单体结构

        首先,选择高对称性的多臂分子作为基础,这类分子易于在晶体结构中组装形成多孔性框架。其次,通过氢键、π−π相互作用以及形状互补等强分子间作用力来促进晶体的形成。最后,为了确保锂离子在纳米孔道中的自由迁移,分子与锂离子间的需要保持微弱的相互作用力。MC 结构单元材料合成如图2所示。以间三苯酚和1,5-二氟-2,4-二硝基苯为原料,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中合成了一种含有六个硝基的分子笼(分子笼1),随后通过氯化亚锡将硝基还原为氨基。然后以水杨醛和双二甘醇(对甲苯磺酸盐)为原料,在 DMF 中合成连接体3,之后将分子笼2和连接体3通过亚胺缩合反应生成 MC


 

2 MC 的合成与结构设计

    MC 晶体结构如图3所示,中心为苯环,上下两个垂直方向对映的间三苯酚分别以三组氧和大环连接,形成了独特的螺旋桨式结构(图3C),受到大环内氢原子之间的空间位阻的影响,冠醚大环轴向弯曲了13°MC 分子自组装成具有一维纳米通道的 SPC,分子在AB平面上形成层状结构。在层A中,外围大环顺时针摆动,而在层B中,它们逆时针摆动(图3E)。由大环形成的三角形中心(A层中的N)位于下一层MC的中心(BM点)之上,实现了凹凸面之间的完美匹配(图4F),从而形成形状互补,同时相邻层的 MC 分子具有强氢键(图3G),形状互补和层间氢键共同导致晶体中 MC AB堆叠。最终沿c轴形成直径约为14 Å的一维纳米通道(图3H)

                                              

3A)从单晶X射线结构获得的 MC 侧视图。(BMC 的侧视图和弯曲角度。(CMC 的俯视图。虚线表示径向。(DMC 晶体结构的侧视图。(EMC 的层间堆叠模式。(FMC 晶体的侧视图。(G)相邻层中的两个 MC 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HMC 晶体结构的俯视图。

        电解质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性能指标,如电池容量、工作温度区间、安全性以及循环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维纳米通道使得 MC 晶体成为离子传输的理想选择,通过在甲醇/氯仿混合溶剂中生长含有 MC 溶液的晶体,并添加高氯酸锂,制备出 Li-MC 晶体(图5A)。从 Li-MC 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中可以观察到,其与从纯 MC 溶液中生长的晶体具有相似性(图5),衍射峰强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晶体中锂盐的吸收所致,因此 Li-MC 晶体与纯 MC 晶体保持一致的晶体结构。

 

4 Li-MC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

        为了测量 Li-MC 晶体的离子电导率,作者在 Li-MC 微棒的两端沉积银电极,并制作了一个二端器件(图5C)。通过使用微棒晶体,实现了1D纳米通道(沿c轴方向)与所需离子在两个电极上传输方向一致。最终测的该材料对锂离子导电率达到8.3×10-4 S/cm,是分子纳米多孔晶体中报道的最高值之一(1)

5ALi-MC 单晶的生长示意图。(BLi-MC 晶体中 Li 分布的 ToF-SIMS 图像。插图:相应 Li-MC 晶体的光学图像。(C)由 Li-MC 晶体制成的双端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左)和光学图像(右)。插图:Li-MC 晶体的 SEM 图像。(D)从(C)中器件获得的交流阻抗数据的奈奎斯特图。(E:一维通道中锂离子传输的示意图。下:DFT 优化的几何结构,显示了 Li-MC 晶体中锂离子的最佳结合位点。

1 不同 SPC 材料的锂离子电导率。

       本项研究通过合成一种新型拓扑分子,该分子由大环结构与分子笼结构相结合,具备高效的锂离子吸收能力、一维纳米通道结构以及锂离子与晶体间的弱相互作用力,这些特性共同促进了锂离子在晶体内部的快速迁移。该研究为离子导电性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Cs)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通过分子晶体(MC)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超分子自组装过程,验证了一种简便的离子导电固态电解质制备方法。


文献解读学生:李瑜,苏涛涛        校稿:赵义波


文献来源:Yuzhe Wang, Kaiyang Wang, Qing Ai, Stephen D. Funni, Ashutosh Garudapalli,Qiyi Fang, Suin Choi, Gangbin Yan, Shayan Louie, Chong Liu, Jun Lou, Judy J. Cha, Jingjie Yeo, Zexin Jin,* Yu Zhong*.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Fused Macrocycle-Cage Molecules for Fast Lithium-Ion Transport. J. Am. Chem. Soc. 2024, 146, 25433–2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