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3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Literature Sharing(NO. 10)— 多模块宽带捕获纳米杂化物:碳纳米管在减缓超分子C60-BisstyrylBODIPY-(Zinc Porphyrin)2 给体-受体分子间隙中的电荷迁移中的作用
Literature Sharing(NO. 10)— 多模块宽带捕获纳米杂化物:碳纳米管在减缓超分子C60-BisstyrylBODIPY-(Zinc Porphyrin)2 给体-受体分子间隙中的电荷迁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07-01

        碳纳米管作为全碳材料,具有广泛的光学覆盖范围,且能发射近红外光,这为其在光能转换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前景。然而,碳纳米管在光激发下的激子与三离子生成机制尚不明确。由于激发态寿命短,电荷分离态不稳定,碳纳米管在光能转换中的性能受到限制。在传统供体-受体(D-A)结构中,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与光敏剂(P)形成的杂化物存在电荷分离态寿命短、光谱复杂等问题。这主要源于SWCNT直接激发的激子或三重态结合能高、寿命短,从而限制了电子向光敏剂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转移。

1.C60-BODIP(ZnP)2,1的结构及其与直径排序的SWCNTs结合制备C60-BODIP(ZnP)2SWCNT供体-受体纳米杂化物。

       本研究中,作者设计了一种能够结合直径分选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并稳定电荷分离态的多模块分子间隙(图1)。该结构采用BF2螯合的二吡咯亚甲基(BODIPY)作为电子受体,中央大环中嵌入了电荷稳定元件C60。通过官能化BODIPY环的α位,引入两个苯乙烯基锌卟啉实体,形成C60-BODIPY-(zinc porphyrin)2,称为分子间隙1

图2. C60-BODIPY(ZnP)2, 1的合成方法。

        本研究中,作者使用了两种商业化获得的尺寸分选纳米管SWCNT(6,5)和SWCNT(7,6),并将其与分子间隙1结合。在未结合SWCNTs时,分子间隙1中的BODIPY(ZnP)2通过C60的电子转移生成C60·−-(BODIP(ZnP)2)·+自由基离子对。而当结合SWCNTs后,由于SWCNTs易氧化,预期将发生空穴转移,形成C60·−(BODIP(ZnP)2)·+自由基离子对。该设计通过增加阳离子和阴离子自由基之间的空间分离,稳定了电荷,延长了电荷分离态的寿命。

图3. a) DCB11f在不同激发条件下的归一化吸收; bDCB11f在不同激发条件下的荧光光谱。

        作者对含C60的化合物1及其不含C60的类似物1f进行了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分析。在二氯苯溶剂中,二者均表现出特征吸收峰和荧光发射。化合物1由于C60的引入,在326 nm处产生了额外的吸收峰。荧光发射测试显示,1f在556 nm激发时,主要激发ZnP实体;而在480 nm激发时,主要激发双苯乙烯基BODIPY。相比之下,化合物1在555 nm和480 nm激发下虽然能观察到双苯乙烯基BODIPY的荧光,但720 nm下的荧光较弱,表明能量转移主导了光化学过程。并且,化合物1的荧光强度在两种激发条件下均低于1f,这表明双苯乙烯基BODIPY参与了进一步的光化学反应。

图4. a)1fb)1在含0.1 M (TBA)ClO4DCB中的差示脉冲伏安法。

       在0.1 M(TBA)ClO4的二氯苯溶剂中,作者通过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了化合物11f的氧化还原电位。化合物1f在0.86 V(相对于Ag/AgCl)处显示了第一个氧化峰,且在-0.64 V、-0.89 V和-1.34 V处分别显示了三个还原峰。由于C60的存在,化合物1展现了额外的还原峰,C60的第一次还原发生在-0.57 V。1f的电化学氧化还原间隙(ΔE1/2)为1.50 V,而含C60的化合物1则为1.39 V,表明C60的引入降低了氧化还原间隙。

5. DCB中结合SWCNT6,5)(ac) 和SWCNT7,6)(bd) 期间观察到1的吸收(ab)和荧光(cd)光谱变化。

       作者通过紫外-可见光和荧光光谱滴定法初步研究了SWCNTs与化合物1的结合情况。在二氯苯(DCB)溶剂中,SWCNTs与1的结合引起ZnP Soret带强度的下降,同时双苯乙烯基BODIPY峰出现蓝移,并伴随等色点的形成。此外,SWCNT结合过程中,化合物1的荧光强度下降了50-60%,表明纳米管在1杂化物的光化学过程中起到了调控作用。拉曼光谱进一步验证了1f与SWCNTs的结合,显示SWCNTs的D、G和G'带在结合后发生了轻微位移。与共价功能化SWCNTs相比,这表明通过分子间隙实现的非共价官能化方法具有较高效率。

6. 650 nm激发波长下,在DCB a)1f b)1的延迟时间下的Fs-TA光谱; c)1f(棕色)1(蓝色)1306 nm峰的衰减曲线; d)1的光谱电化学氧化,揭示了1·+的光谱。

        作者通过飞秒瞬态吸收光谱(FS-TA)系统研究了光诱导和暗电子转移过程。在650 nm激发下,化合物1f的FS-TA光谱显示出激发态吸收(ESA)峰以及基态漂白(GSB)和受激发射(SE)相关的负峰。通过激发ZnP Soret带和可见光区的峰值,证实了从ZnP到双苯乙烯基BODIPY的超快能量转移。在接下来的3纳秒内,观察到正负峰的衰减和恢复,表明双苯乙烯基BODIPY缓慢经历了系间交叉。C60的存在引起了显著的瞬态光谱变化,支持电荷分离的发生,观察到了[BODIPY(ZnP)2]·+和C60·−的特征峰。与1f相比,化合物1的衰减速度更快,其电荷分离速率常数kcs为1.77×109 s-1,表明了电子转移过程的高效性。

7. a)c)650 nm的激发波长下,DCB1SWCNT6,5)和1SWCNT7,6)在所示延迟时间下的Fs-TA光谱。在图b)d)中示出了在1310 nm处的ESA峰的相应衰减曲线。

        作者进一步利用Fs-TA光谱研究了化合物1与SWCNT(6,5)和SWCNT(7,6)纳米管络合后的光物理行为。结果显示,在650 nm激发下,无纳米管情况下化合物1在1 ps时形成的双苯乙烯基BODIPY*与杂化材料中的情况类似。正负峰的衰减与恢复表明了[BODIPY(ZnP)2]·+的形成。虽然C60·−特征峰较弱,但仍表明其参与了电子转移过程。通过监测1310 nm处的ESA峰,计算得出电荷分离速率常数kcs分别为1:SWCNT(6,5)的7.46×109 s-11:SWCNT(7,6)的4.18×109 s-1,显示出SWCNT在CS1和CS2机制下对电子转移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通过将直径分选的单壁碳纳米管与供体-受体分子间隙结合,成功延长了电荷分离态的寿命。通过选择性激发供体-受体分子间隙,实现了两步电子转移,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电荷分离态。由于阳离子和阴离子自由基在超分子结构中的远距离分离,电荷分离态的寿命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通过碳纳米管促进并稳定电子转移产物的超分子策略,展示了这些杂化材料在光能收集和光电应用中的巨大潜力。本研究揭示了碳纳米管在促进和稳定电子转移中的关键作用,为光能收集和光电应用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进一步优化超分子策略,可以提升光能转化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此外,这一策略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传感器和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献解读学生:胡亚宁        校稿:徐尤智

文献来源:Shahrzad Kazem, Ajyal Z Alsaleh, Paul A Karr, Francis D'Souza. Multimodular Wide-Band Capturing Nanohybrids: Role of Carbon Nanotubes in Slowing Charge Recombination in Supramolecular C60-BisstyrylBODIPY-(Zinc Porphyrin)2 Donor-Acceptor Molecular Cleft. J. Am. Chem. Soc. 2024, 146, 19, 13509–1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