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9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员介绍   >  胡远渡
胡远渡 高聘    

胡远渡,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人才项目入选者。高聘教授(四级),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6月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专业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导师杨亚江教授和朱锦涛教授。博士毕业后分别在美国University of Notre DameHarvard University从事科研工作,20203月加入Merck KGaA 公司旗下EMD Electronics公司从事电子封装材料的研发工作,202010月正式入选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计划。20214月回国,20215月正式入职北京交通大学。

在学术界,长期从事于微流体科学与技术问题的探索及其在高分子基软物质和复合材料,胶体界面科学等学科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开发了一种结合微流体手段进行聚合物基微凝胶微观结构的精确调控的简易方法,结合高速摄像机技术深入研究探索了液滴在液-液界面的形变进同时结合离子扩散诱导液滴交联固化的途径而形成非规则形状的微凝胶的机理(相关成果为:Hu, Y. et al, Biomicrofluidics, 2012; Langmuir, 2015;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5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 2015);第二通过将微流控平台和亚微米级微凝胶的合成的结合,利用乳液精确包覆技术,解决了凝胶颗粒光子悬浮液的介于凝胶态和流体态的无法得到有效地利用的技术难点,制备了具有多重响应性的光子胶囊进一步的研究了其随外场环境刺激响应性光子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外场刺激诱导光学性质变化的机理(相关成果为:Hu, Y et al, Langmuir, 2012; Langmuir, 2013Journal of Colloids and Interfaces Science, 2020);第三为模拟细菌尺度的微生物的动态性能,设计合成了具有化学活性性能的亚10微米级别的钌功能化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基微凝胶颗粒并对其进行了多功能化,结合微流体技术可控制备了聚合物微囊泡及基于微凝胶的超结构,微凝胶簇和微凝胶基胶体体,发现了该类胶体体超结构的光记忆效应及光降解效应等独特的响应性性能(相关成果为:Hu, Y., Pérez-Mercader 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ACS Appl. Nano Mater. 2018; Polym. Degrad. Stab. 2020; Langmuir, 2017;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2017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5). 利用合成的钌功能化的微凝胶制备的乳液液滴,通过调控其界面性能,发现了液滴的一些独特行为,如类似于液滴的自复制,液滴维度的转变以及类结晶行为等行为(相关研究工作在投或者尚未发表出来), 为仿生人工细胞和光响应性软物质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第四通过设计并构筑微流控器件,发明了一种含有复杂通道的微流控芯片,以该芯片作为研究平台研究了其制备超薄壳层乳液液滴,胶囊及囊泡的能力。经研究发现:该芯片在能大幅度的提高这些颗粒产量的同时还能大幅度的降低芯片堵塞的概率。该项研究已经申请一项美国发明专利,并且已经或者网上公开(J. Pérez-Mercader, Y. Hu. US Patent Application US20200140628A1)

在工业界,设计与合成了一系列多嵌段聚合物基高分子,通过调控高分子与其它各种组分的配方,在FAB利用Suss涂胶机和光刻机(I-line)测试并优化树脂用于电子封装材料的光刻性能的调控,如光刻胶在基片上的成膜(厚度,均匀性等)性能,与不同基底(硅片,铜片等)粘结性能,以及光刻胶在成膜后经过紫外光曝光显影洗脱开发后微观图案化结构的研究,并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调控树脂配方组分,从而按需获得具有不同性能(如不同厚度,不同光响应性能等)的电子封装材料。测试该电子封装材料用于不同集成电路板上进行电子封装的性能。该研究已经被原工作单位(EMD Electronics)开始中试生产,并将计划于2022年产品进入市场。同时,该研究正在申请美国发明专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