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20
功能型防护涂层在服役过程中常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受到损伤,使其防护寿命大幅缩减。因此,赋予涂层可修复性能对延长涂层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涂层修复策略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并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具体体现在“微容器型(微胶囊、微脉管等)”可修复次数极其有限,以及由于涂层附着于基材而使涂层损伤界面难以相互接近以满足“化学可逆型(可逆共价键/化学相互作用)“策略发挥作用的近距离紧密接触等。我们受“船过水面而无痕“的现象启发,利用液态物质的流动性优势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优选的解决方案,此外,为解决“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矛盾,课题组博士生申婷通过材料筛选及巧妙的结构设计,利用热诱导相分离原理(Thermallly-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TIPS)构筑了一种由聚丙烯(PP)、石蜡(PW)及光热剂纳米碳粉(CNPs)组成的具有双连续贯穿网络结构的“光热诱导固-液转变可修复涂层”,该涂层(PP/PW-CNPs)在近红外激光诱导下可实现以“固液转变”为特征的可重复性修复。同时,该涂层材料优异的斥水性及紧密的涂层结构还赋予PP/PW-CNPs涂层水下可修复性质及远优于商用涂层的腐蚀防护能力。该工作以“Anti-corrosion coating within a polymer network: Enabling photothermal repairing underwater”为题于今年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杂志。